引领改革大潮的先行者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从汪海30年实践看职业企业家精神

 

——关于双星集团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调查和思考

康纪武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重读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豪放词,感慨万千。30年改革开放,有如奔腾浩荡的大江波涛,一泻千里,不可阻挡;30年来发生的伟大变革,有如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惊天动地,荡气回肠;30年来经过风雨洗礼、市场锤炼的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有如千古风流人物,可歌可泣。汪海和他的双星集团,正是改革开放造就的著名企业家和著名企业。

一个杰出的企业,必定有一个杰出的企业家。双星集团是在汪海的领导下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谁都不可否认,没有汪海,就没有双星。汪海是双星的领导核心。双星集团的广大员工在3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正是紧紧围绕在这个核心周围,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才赢来了今天的辉煌。

作为双星集团30年的领导者和掌门人,汪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称他为“市场将军”、“山东怪杰”、“崂山奇人”,这些称呼虽不错,但还不足以全面概括汪海的形象和特点。汪海自己说,“我把自己定位为职业企业家”。1988年,国家经委组织评选了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汪海是20位优秀企业家之一。什么是企业家?做过多位美国总统顾问、有“现代管理之父”之称的彼德·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对企业家的定义是:“企业家是那些愿意把变革视为机会,并努力开拓的人。”从这个定义出发,汪海应是当之无愧的。今年是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评出后的20年,这20人中仍在国有企业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的,唯有汪海一人。

人生写照

敢为天下先

在汪海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敢为天下先”,汪海很喜欢这幅书法,因为这不仅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中国的改革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开始的,可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旧思想、旧制度、旧框框无时无刻不在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汪海通过最初的几次碰壁悟出了一个道理,不冲破旧思想和旧制度的限制,只会一事无成,要想成就大事,必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汪海的领导下,双星集团创造了诸多“第一”。

198311月,第一个打破商业部门不许企业自销的规定,从最初偷偷卖鞋到后来公开组织企业销售网络,实现产品100%自销,成为最早进入市场的企业。

19846月,第一个打破国营工厂不得到农村建厂的框框,先到青岛、崂山周围农村,后到沂蒙山区实行横向联合,建立了几十个联营生产企业,

坚决将老产品、老生产线转移到农村,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1984年,第一个打破国营工厂不能搞三产的旧框框,最早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二产转三产,实现了横跨17个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198411月,第一个冲破不得以企业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禁令,开全国之先河,以双星集团名义召开有中央、地方新闻单位四十多位记者参加的新闻发布会,借助媒体优势扩大了双星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1985年,第一个进行了以砸烂“旧三铁”(“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和“新三铁”(“铁关系、铁锁链、铁栏杆”)为代表的管理制度改革,创立了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分配机制。

1986年,第一个突破只有行业主管部门才能召开全国订货会的惯例,以企业名义召开了全国订货会,直接听取客户的意见,促进企业产品花色品种的改进。

1988年,第一个在《人民日报》呼吁要创名牌,并在1995年获得了第一批“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1988年,在中国制鞋企业中第一个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从此,双星集团正式进入国际市场,并和国际品牌一试高低。

1992年,第一个以企业名义到海外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这次会议上汪海的善意脱鞋之举引起了强烈反响,双星集团受到国外关注。

1995年,第一个以企业家身份获得美国名人传记协会和美国名人研究所授予的“世界风云人物”称号,是中国继邓小平获得此称号后的第二人,并被载入“世界五千伟人录”。

1996年,第一个成为改制上市的制鞋企业,获得了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机会。

2001年,第一个实现由单一制鞋企业向轮胎、机械行业的转型,完成了双星集团从给人做鞋到给汽车做“鞋”的跨越。

……

双星集团创下的这诸多第一,都是汪海“敢为天下先”性格的鲜明体现。正是双星的这诸多第一,才成就了双星集团今天的辉煌。

鲜明个性

善于逆向思维

汪海的鲜明个性还表现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上。他经常逆向思维,一般人认为不可能做成的事,他却认为可能,而且他常常在逆向思维中做出选择和决策。

20世纪90年代初,双星集团已经有了名气,许多大城市、大企业都纷纷找其联合办厂,双星集团内部许多人认为到沿海开放城市投资建厂是方向。可汪海偏偏选择了下乡,而且是贫困的沂蒙山区。汪海说,到哪里去办厂,要根据产品的特点来决定,我们现在从事的是制鞋业,劳动力密集,利润低,去大城市优势全无,最后会走进死胡同。几年后双星在沂蒙山区建设的鲁中公司、瀚海公司取得了企业、合作伙伴、当地政府三赢的效果,证明了汪海下乡的正确决策。

1995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大家都关心的是战争的进展和胜负,可汪海认为这是个卖鞋的好时机。他马上给双星在东欧的代理温科公司经理打了电话,让他赶快去科索沃,告诉他这是个非常好的时机。果然不出所料,许多外国公司纷纷撤离,新的公司轻易不敢进入,可当地的人们还得穿鞋,温科公司由此抢得了好商机,一举销售双星鞋两百多万双。

对营销网络的改制又一次显示了汪海独特思维的神奇。2000年双星将所有营销公司、连锁店进行卖断改制,实行民营化,给代理优惠政策,让国有员工先富起来。当时这一举措受到很多人的质疑,认为这是出卖国有资产。汪海认为,双星集团是国有企业的性质不变,双星集团下属的公司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这不是出卖国有资产,而是保证国有资产增值。营销网络改制成功,不仅把企业原有投资全部收回,用于更需要资金的产业,而且大大调动了营销公司和连锁店的经营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双星产品的销售。汪海说,只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双星品牌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激励员工勤劳致富,就不怕担风险。

民族情结

勇担社会责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还要不要提倡民族精神?汪海旗帜鲜明地提出,无论经济如何一体化,民族利益永远是一个国家不可放弃的底线。民族精神不是喊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他用创造民族工业品牌,发展壮大民族工业的实际行动弘扬了民族精神。

创民族品牌首先是汪海的个人信仰和工作目标。重要的是他将这种信仰和目标以企业文化理念的形式渗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无论是对职工的宣传教育,还是国内外公共场合的演讲,汪海都注重宣传创造民族品牌的意义,注重宣传双星企业文化的内容。尽管开始有人对此表示怀疑,甚至遭到少数人的嘲讽,但随着双星品牌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提高,所有怀疑和嘲讽都烟消云散。双星企业文化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创民族品牌的信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振奋。国外企业对双星更是另眼相看,美国、德国的一些世界知名品牌纷纷寻求与双星合作,日本、韩国的企业也到双星学习管理经验。

企业的民族精神还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汪海把双星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始终在履行国有企业应该承担的或者不应该承担的责任。双星集团的产品是市场竞争性最强的产品,双星集团所在的行业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属于国退民进的行业,在国有制鞋企业中类似双星集团的许多企业,或低价出售,或破产清算,或转让兼并,几乎全军覆没。唯有汪海带领的双星不仅没有倒下,而且坚持国有性质不变,硬是把几百万元的国有资产增值到60亿元,硬是把7000名就业职工发展到6万名,硬是把一个不起眼的小企业带向了世界。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汪海就积极支持我国体育事业,并在青岛市组建了中国第一家专业羽毛球俱乐部,后来又组建了双星篮球俱乐部;在中国女排勇夺五连冠的激励下,汪海带领双星经过百日会战,为中国女排特制了一批高质量的排球鞋;中国女排郎平和张蓉芳、中国女篮郑海霞、国家乒乓球队蔡振华、国家羽毛球队李永波等著名运动员都曾经穿着双星鞋驰骋赛场。特别是在2001年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汪海更是倾力支持体育赛事,从支持马家军田径场上夺冠,到冠名北京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赛;从支持中国登山队勇攀高峰,到连续4年赞助全国街舞大赛,都打上了“双星”的印记。

20世纪80年代中期,汪海毅然决定到沂蒙山区和西北山区建厂投资,承担一份扶贫乃至帮助山区脱贫致富的责任。至今被双星集团通过横向联合脱贫致富的沂蒙山区、西北山区等地的老百姓仍在感激双星集团给他们带去的幸福。

双星集团拓展产业之际,面对经营不善的东风轮胎,汪海顶住各方压力对其进行重组,坚定地承担了国有企业挽救国有企业的责任。这也正如汪海说的,产业要有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治企之道

理论与实践并举

汪海在30年的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结合,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管理紧密结合,总结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观点。

他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振奋民族精神、创造民族工业品牌、培养民族企业家的新“三民主义”观。在管理中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借鉴外来先进文化,创造自己的现代企业文化,并把它融人企业管理之中。25年前双星设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轮流脱产参与管理的制度,至今没有改变。企业不论怎么改,工会组织的作用没有改,职工代表的作用没有改。汪海提倡在员工中开展“三个一”活动,员工过生日赠送一个生日蛋糕,放一天生日假,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他提出企业家要具备正确的个性、人性、党性的“三性”观;他在管理双星实践中总结提炼出“ABW”管理哲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九九管理法”,以及关于市场经济的矛盾论和市场经济的红与专等等,正是这些融会贯通、深入浅出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了双星集团30年的改革和管理,不仅为双星集团的发展实践所证明,而且对整个国有企业的改革,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汪海深深懂得这句话的含意。他把“路在脚下”这句格言放在自己的办公室,经常用它来告诫自己要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30年来,汪海从当初管理几千人的工厂发展到管理几万人的大集团,他有一个喜好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一有时间就进市场、下工厂。他常常是一身工作服,深人生产车间,而且一走就是大半天,一方面抓现场管理,抓承包经营,抓产品质量,指导和引导创新;一方面调查研究,了解第一手资料,为集团的正确决策做好准备。他总是从抓每一件具体事情开始,给各级领导骨干树形象,做榜样。

为人处世

淡泊名利事业为重

汪海的办公室里还挂着一幅引人注目的书法,“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毫不夸张地说,这句联语是他的立身之宝、做人之道。

在中国的国有企业里,做一辈子厂长、经理的人不在少数,但连续30年在一个企业当厂长经理的人就少了,像汪海这样30年矢志不渝地把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综合大集团的更是少之又少。

无论是在国内高等学府的讲坛上,还是在国际高级论坛上,汪海经常谦称自己只是一个“鞋匠”,是一个“市场上的列兵”,而对外界给他的诸多评论和称谓,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我不进官场走市场”,这是1987年时任党委书记和厂长的汪海在厂内五百多人的大会上宣布的。当有人推荐他去担任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时,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就是干企业的。”

不贪钱财,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企业领导者的必备品质。汪海说:作为企业负责人,要常修企业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1996年在美国旧金山和美国客商的一次商务谈判中,一个美国人间汪海:“你的确是个人才,假如我们给你很高的薪水和用武之地,你愿不愿意加入到我们美国的鞋业巨头中来?”汪海笑着回答:“我汪海有‘三不变,的原则,一是跟共产党走不变,二是一辈子做中国的鞋匠不变,三是结发妻子不变。”这“三不变”的原则映出了汪海的人品和人格。

在一次座谈会上,汪海深情地说:几十年过去,回头看看,给自己投两票,一票是优秀的共产党员,解决了近10万人的就业、吃饭问题;一票是职业企业家,为国家把“双星”这个品牌做起来了。

毋庸置疑,汪海是一位经过30年考验的合格的优秀企业家。如果说双星集团下海闯市场,创造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工业品牌是一场战斗的话,那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家就是汪海。

从本质上说,企业史就是企业家创造的历史。试想,如果没有汪海,哪有今天的双星集团?所以,双星集团30年改革所取得的成功是在以汪海为核心的领导班子指挥下实现的,这并不否认双星集团广大员工为此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双星猫”是双星企业文化的独特代表。企业要发展,就要做“黑猫企业家”。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企业家就得用发展来说话。

个性是企业家的标志,个性与个人崇拜是两个概念,没有个性就没有发展,没有创造。

真正的企业家是市场企业家。市场认——热时认,冷时也认;冷时能够生存前进,热时能够壮大发展。他们能用一种精神去感召人们跟着他去做事;他们敢于打破常规,总是做别人认为不可能或根本办不到的事;他们对市场中不可知的风险,有着敏锐的直觉、嗅觉和极强的决断力。

企业家要永远记住邓小平的话:“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

一定要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民族品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

 ——汪海
原载2008828日《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