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新闻作品集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出长城,到延安,挺进大别山……

 O张宗良

双星:加速名牌扩张

新年伊始,面对1998年的新形势,双星集团将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措施参与市场竞争?该集团总裁汪海日前谈了他们的新思路。

1998年对于制鞋企业而言是竞争形势异常严峻的一年,要打好这一年的攻坚战,必须采取新战略。”这位人称中国鞋王的企业家对双星下一步的发展怀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他介绍说,经过十几年的顽强拼搏,双星已经发展成为年制鞋规模达5000万双的企业集团,创造出“双星”这一中国制鞋业唯一的驰名商标,可以说作为中国大地上运动鞋和硫化鞋的代表,还没有一个品牌能够出其右。但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双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作为“双星”这一名牌的亲手创造者,汪海认为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在市场占有率提高的前提下尽快提高自己的产品档次,提高产品品质,名牌最终将在市场上失去它的影响。他举例说,我市以前的金鹿自行车、蓝天运动装等曾名噪一时的品牌的沉沦很值得我们反思。

为此,双星在1998年里将进行战略性调整。几年来,双星已经成功地关闭了青岛老市区的生产基地,挺进沂蒙山也取得了实效。1997年,双星已经在成都安营扎寨,通过租赁国有企业厂房设备的方式,创建了新的制鞋基地。这条产业转移的路子还要迈出大的步伐,就是要离开青岛,走出山东,面向全国。使鞋业销售市场在哪儿,哪儿就有双星的制鞋产业,就有双星的连锁店,彻底变“产地销”为“销地产”,争取用尽短的时间完成北面冲出长城、西至陕西延安、南到大别山的战略转移,并形成三峡和大西南两大新的生产基地。

目前,双星已经创建了600家连锁店,今年还要继续努力争取使之达到2000家。依靠这个营销网络,双星将进一步扩大定牌加工的力度,通过发挥名牌的优势,由单纯的生产经营型逐步转为经营贸易型,走世界鞋业第一品牌耐克的发展道路。

战略转移为发展第三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双星将依托地理优势,继续发展房地产业、旅游业和其它综合贸易公司,使三产尽快成为集团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新的一年,挑战和机遇并存,但是,“变”却是永恒的主题,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相信双星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青岛日报》19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