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新闻作品集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双星是如何交相辉映的

 O马捷

——这是现阶段中国企业,特别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无法回避和推卸的社会、经济目标与责任。而将这两点同时抓好、抓出亮色不是件容易的事。位居中国制鞋业老大的青岛“双星”集团却把这两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有如“双星”交相辉映。

记者走进双星,是带着问号而来。制鞋业早就驶入底谷。利润低,负担重,在西方素有“夕阳工业”之称。国际上将其一再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如今,接手这一棒的中国还正发愁找下家呢。

双星是中国最大的制鞋企业集团。工厂越多,企业负担也就越重。可他们却做到对内消化3000富余人员,对外吸纳万名下岗工,为国家分了忧,替百姓解了愁。

  转岗不下岗  包袱变财富

19976111610分,随着最后一双标着“青岛贵州路5号制造”的双星牌运动鞋走下生产线,青岛市贵州路5号这一黄金地段,正式结束了长达76年之久的制鞋历史。至此,青岛双星集团实施13年的“上山下乡”战略转移也宣告完成。大转移使双星成功地避免了一场生产成本危机。然而,大转移也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近3000名城市职工怎样安置?

集团总部虽不再适合做生产车间,却是发展第三产业的理想之地。在青岛,双星第一个建立了劳动服务公司,第一个在厂区破墙开店,第一个把生产厂区建成了游乐区,第一个在崂山风景区建成了度假村,第一个全面将企业的食堂、职工医院等辅助部门变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19976月出口鞋厂迁出岛城,许多职工暂时在家待岗。他们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困惑,渴望早日上岗。109日,转岗职工盼来了这一天,双星与烟台新时代海洋生物研究所牵手,成立了双星海洋生物食品有限公司。当这些在车间摸惯了鞋的职工,面对待售的“小盒食品”时,心中又生出新的疑虑,对独闯市场感到无所适从。为使转岗职工尽快适应新岗位,公司领导决定首先从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为此,公司设立课堂,聘请专业人员,办起了“转岗培训班”。刚开始,有的职工嚷嚷:“是不是把我们安排在这里不管了?”但是没几天,大家认真听课,思想观念明显转变,他们试着走向市场,上午营销,下午自觉地集中到公司学习、交流。随着产品销售量的增加,他们由起初的怀疑到半信半疑到信心十足。由于实行工资依照销售额提成的办法,仅第一个月他们当中便有3位的工资收入超过千元,其他44名转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700元。

如今进入双星集团大本营,除了集团精减后的司令部三层小楼外,全部都在搞三产:公司所在的街道已建成了以商业、旅游、购物、餐饮为一体的双星一条街;旧厂房改建成了高档的娱乐城和商住楼;成立旅行社;利用沿海滩涂建起了养殖中心;发展运动服装,健身器材等配套及相关产业……双星的三产搞的红红火火,多元化经营初见成效!目前三产涉及到30多个行业,70多个实体,销售收入9亿元,成为企业腾飞的一个新支点.原生产线上下来的3000多名城市职工也由此得到分流安置,成功地实现了转岗不下岗。

双星总裁汪海认为,鞋业是低附加值的加工行业,单一经营有很大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必将越来越有前途,这是规律。所以放眼远望,谁先发展第三产业,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到优势。同时,曾为双星创业发展做过贡献的生产线职工,不因企业减员增效而失掉饭碗。企业新创就业岗位使其转岗,极大地鼓舞在岗人员,使企业凝聚力更加提高。

  在资本运营中创造就业机会

就目前双星所拥有的120多条制鞋生产线、5000万双年产量的规模而言,称世界第一绝不为过。然而,双星每年1个多亿的利润却无法与以十亿美元计的国外名牌相比。这是为什么?汪海在国外考察时发现国外许多名牌都没有自己的工厂,一般都是在劳动力便宜的亚洲搞生产加工。制鞋——这一劳动密集型微利行业,劳动力成本决定着产品的成本,决定着竞争力的大小。这一规律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走向——哪里劳动力便宜就到哪里去生产。

沂蒙山、大西南,长城外都成了双星的根据地。19979月,双星集团与四川成都橡胶厂合作成立成都双星鞋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星用无形资产盘活红旗厂2000多万元国有资产,直接解决了红旗厂800多因企业停产待岗的职工,如果将双星在当地的配套厂计算在内,共养活了3200多人。原红旗厂的梁华、尹经丽都是30多岁女工,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可是工厂停产、工资拖欠,令她们生活难以为继,联营后,她们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工作勤恳,成绩突出。她们都走上了车间主任的岗位。记者听到她们说:“再就业不仅解决了迫在眉睫的生活困难,又使我们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随着双星集团在深圳、福建等地生产基地的扩张,待岗职工的解决,集团总资产也由1992年的4亿元发展到现在的16.8亿元。

  大建连锁店首选下岗工

搞市场经济眼睛不盯着市场不行。从国内市场看,个体、乡镇企业因前几年质量低劣受到市场惩罚后,质量提高同时款式也不断翻新变化,价位更有竞争力,营销策略灵活,这样一批小厂在市场上得到锻炼经受住了考验,已站稳脚跟形成气候。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上各种鞋的积压已有30亿双。也就是说全国鞋厂两年不再生产,12亿中国人照样有鞋穿。从国际市场看竞争更是艰苦卓绝,几大名牌雄霸市场,越南、印尼等新兴国家产品也大量涌向国际市场,使杂牌产品堆积如山,造成出口困难。宏观经济几年来持续萧条,人们的购买力进一步下降,降价竞争愈演愈烈。而双星,由于集团规模的扩大,所需费用进一步增多,每月保本产量至少在450万双,少了就会亏。双星这样大的生产能力,必须使自己的经营理念从“生产销售”型转为“销售生产”型。他们看中了连锁的方式,在用人上,则对下岗职工情有独钟。

1997926日上午,成都下岗青工入驻“双星专卖”。成都连锁店的何萍,重庆连锁店的谢太敏等全是清一色的“四川妹子”。她们工作热情,聪明能干,现均任连锁店经理。她们发挥当地人的优势,带领本店的“四川妹子”将15万份促销宣传小报,利用业余时间,挨家挨户发送,起到很好广告效应。

目前,双星连锁店在全国星罗棋布,已达1000余家,而这些连锁店聘用的都是当地的下岗职工。

双星济南下岗职工连锁店的员工为了吸引消费者,在泉城各连锁店及主要街道悬挂“双星感恩泉城父老,部分产品半价酬宾”的红底白字条幅,掀起了抢购双星鞋的热潮:文化西路11月计划销售30万元,实际完成75万元。许多积压多年的品种也都销售一空。聊城连锁店也在11月份活动中零售额突破25万元;其余各店也创销售的最高记录。仅一个月推出48个品种,41894双鞋,累计金额210万元。

像他们这样能干的下岗职工比比皆是。怪不得汪海说,下岗职工是社会的财富。在经历一次下岗后,多数人更能珍惜新的工作岗位,更会对企业和名牌负责。聘用下岗职工,是双星的一个明智之举,也是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悉,双星集团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已规划到2000年建成2000家连锁店,这样至少可以解决上万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中国市场经济报)19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