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新闻作品集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读《道是艰辛却潇洒——来自双星集团公司的报告》

 O徐东阳

一篇闪耀国有企业改革光彩的报道

读《道是艰辛却潇洒——来自双星集团公司的报告

315日《青岛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道是艰辛却潇洒——来自双星集团公司的报告》,具体、简要、富有说服力地报道了双星企业十几年来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宝贵经验。正是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发表这篇报道,对深入学习理解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促进我市国有企业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1998年,由于鞋业市场的下滑,全国的300多家鞋厂,竟有200余家严重亏损。然而双星在这一年却完成19亿元的销售收入,而且在该年度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估中,双星继续荣获中国鞋业第一品牌。双星用什么法宝荣耀地度过了“生死之年”?

《青岛日报》的这篇“记者报告”,从产品调整、厂地转移和扩厂、开拓第三产业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从中可见双星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产品的竞争优势,即使在沂蒙山区的建厂,双星成都股份公司和双星张家口股份公司的成立,以及房地产、装潢、广告、餐饮、旅游、超市、家具、服装、运动器械等“三产”的启动,都是靠名牌优势呼风唤雨的。对产品的改造和创新,报道介绍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双星于1986年,毅然摆脱了曾迷恋34年的老产品解放牌黄胶鞋,开始试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多种运动鞋、旅游鞋、皮鞋,仅在1998年就向市场投放了1092个新品种、新花色,并在1995年创全国驰名商标和鞋业第一品牌。双星在这方面为什么如此成功?这篇报道这样透露:双星曾投资4000万元建成我国制鞋业唯一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可见双星对制鞋技术的重视程度,这是研制新产品的保证。但是新产品还必须具备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价格。因此,基于制鞋厂“劳动密集、手工操作、产品微利”的特点,双星一方面在劳动力低廉的山区建厂,另一方面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上,以资金为重点,“从原材料采购、目标成本到资金占有额,逐级分解,使产品的单位成本大幅度降低。”读到这里,不能不使人豁然开朗,受到深刻的启发。

显而易见,双星的成功,双星的辉煌,就是依据企业实际,积极贯彻党中央近年有关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结果。因此我市国有企业的领导,在学习朱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读读这篇报道,对报告中的国有企业改革部分,定会加深理解,从而推动本企业改革和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

(《青岛日报》199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