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理论创新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不管说三道四,双星发展是硬道理

——论汪海的发展思想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句经典名言。在许多城市,这句话和邓小平同志的照片一起出现在宣传牌上,非常醒目。正是这句话,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青岛双星集团总裁汪海非常尊崇邓小平同志。他将这句名言结合双星的实际加以发挥——“不管说三道四,双星发展是硬道理”,并将这句话与邓小平同志另外一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起,分别镌刻在双星“猫鞋”石雕上,成为双星一个独特的景致和汪海企业发展观的直观表达。汪海带领双星集团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市场中搏击30年,获得大发展,成就辉煌。

双星,闻名遐迩。只要在街头随机访问,得到的回答几乎一致:知道双星,穿过双星,有的还在以双星为伴,抬脚就是双星。

我们信赖双星,因为双星是名牌,因为双星的品质有保证。双星忠实的顾客不光在中国的市场上,双星在国际市场上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品牌同台竞技,拥有众多“粉丝”,可谓所向披靡。

这一切来之不易。只要是了解双星历史的人,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不管是双星的职工还是双星的对手,都会如此感叹。双星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鞋厂,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特大型企业集团,是一个奇迹。在国内同行业企业纷纷倒闭、转产的情况下,双星却毅然扛起民族制鞋业的大旗,不但没垮反而日渐壮大,成为国内最大的制鞋企业集团和唯一一家国家制鞋技术开发中心落户企业。

奇迹诞生的背后,正是有一位个性十足、勇敢智慧的决策者——双星集团总裁、人称“市场将军”的汪海。汪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第一线,不断探索,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和壮大提供典型样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汪海在创造奇迹。

而创造奇迹的过程有多么艰辛、多么困难,需要顶住多少压力和非议,甚至是造谣、诽谤,汪海自己最清楚。他没有理会这些,因为他有一个信念: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说三道四,双星发展是硬道理。这两句话不仅刻在石头上,更是印在汪海心中。

一  冲破旧体制的、束缚,坚定地走市场之路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汪海给世人演绎了一段令人称羡的双星传奇。

成功的背后有曲折,精彩的背后有辛酸。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双星”格局的形成过程不像想象中那样顺利,是汪海在顶住争议、不解、怀疑、质疑,甚至是反对、告状等巨大压力下诞生的,“是不断调整出来的,是‘折腾’出来的”。

争议、不解,甚至反对,在当时的情景下,其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很正常的。汪海现在谈起遭遇的各种阻力也表现平静,只是用一句哲言轻描淡写:市场最累,理解最甜。当年,对于踌躇满志、想法独特的汪海来说,心里急切要求改变现状,不但要使企业免遭淘汰而且要把企业做大。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变革,变革必然要带来反弹,毕竟人的认识是有差别的,境界不一,理想和抱负不同,甚至不少人夹杂着个人利益来唱反调,这些都是汪海决策和推行改革面临的重重阻力。热血青年汪海感叹内心痛苦无人能解,此可谓知音难觅而“曲高和寡”的孤独。

而当年孤独的汪海非常坚定:必须改变,否则就是死路一条。这不是空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汪海接手的青岛橡胶九厂,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烂摊子”:机制僵化、产品积压、资不抵债、人心涣散。这四条索命的绳索如不及时撤掉,将会连同自己一起葬送。

此时,把企业救活是首要任务。先生存后发展,活着才有希望。这是鞋厂发展的基础,也是后来驰名中外的双星续写辉煌的前提。

发展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做事环境。改变大环境不是一人的力量所能为之,必须从内部环境的改造人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典型弊端。让安全科和武装部合并是精简机构、实施企业改革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敲山震虎、树立威信的重要机会。尽管这一决定得到厂党委会的全票通过,但是遭到撤并部门的坚决反对,并将状告到市里。汪海没有退缩,坚决执行党委决议,最终改革的正义取得胜利。这为汪海推进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开了个好头。

企业的发展,需要职工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参与,树立正气,从严治厂才能真正得以实现。而汪海接手的这个青岛橡胶九厂,人心涣散,迟到早退,擅离职守的比比皆是。汪海决定成立“民管会”来参与管理,扭转工作的松、散、垮局面。但是,这又遇到一些懒散惯了、恶习缠身的干部的反对,并放风说,汪海搞这一套是挑动群众斗干部,是“文革”的演变,坚决不能让汪海得逞。但汪海果断支持“民管会”实施权力,首先抓管理部门的劳动纪律,特别是把中层干部的劳动纪律作为第一炮来打。“民管会”的第一天考勤就捅了一位绰号为“女皇”的女干部的马蜂窝,不仅将通告撕毁,还跑到工会大闹:“你们要是跟着汪海干,发动群众整干部,等着瞧吧!你们一个个都没有好下场!”汪海为六神无主的“民管会”打气:“你们是企业的主人,主人管仆人有错吗?你们怕什么?按照规定,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你们不用怕,一旦出了事我来承担,我就不相信正气压不倒邪气!”“民管会”得到汪海的鼓劲,工作有了底气。最终因汪海态度坚决,加上市里支持,风波平息了,“女皇”也被迫调离。随后,汪海也因为没有完成月度任务指标被“民管会”扣发了一个月的奖金。从此,干部的压力大了,工人的干劲足了。汪海的企业内部整顿初见成效,为企业发展营造了一个相对有利的环境。直到今天,汪海仍然重视“民管会”的作用,从严治厂的精神成为双星发展的首要保障。

二 企业出海越洋是开放,上山下乡也是开放

制鞋业是一个竞争激烈、劳动力密集型,甚至连手工作坊都可以干的微利行业,可以说国有企业在这个行业当中的竞争性是最弱的。因此,双星要发展必须主动做出调整,只有不断调整才能获得新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才能做大双星。

汪海的决策和做法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

就在双星红遍全国时,他突然决定,双星总部不能再做鞋了,要“上山下乡”了。随后市区五个工厂开始向沂蒙山大转移。由此引来不解和质疑声一片。青岛市有些人认为双星在海边站不稳了,要完蛋了,甚至连企业内部的很多人也不理解,认为别人都朝沿海开放城市发展,为什么双星却要往穷山沟里跑?

汪海的解释是:“企业出海越洋是开放,上山下乡也是开放。双星的西进是制鞋行业发展规律的必然需要,不去也得去,只有这样,双星才能有大发展。”他说:“这并不是我对上山有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微利型、生产民用日常消费品的加工企业来讲,因受到厂房、劳动力、能源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将不会在城市生存发展太长的时间,这是个发展的必然规律。韩国、我国台湾地区作为世界鞋类主要出口生产基地,近年来加快向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国家转移,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正是看准了这一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才提出西部积极开发、东部利用发展的初步设想,积极借用农村乡镇的力量及土地、劳动力等便利条件发展生产、扩大规模,逐步将集团生产中心扩展出去,开创一个新的发展天地,逐步使集团中心不再单纯生产鞋,向第三产业进军、向商业旅游服务方向积极发展,繁荣台西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

以前,发达国家的制鞋业向第三世界转移,是因为制鞋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手工操作太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鞋成本也越来越高,它们干不起了。而目前在中国,制鞋业正处在上升时期,假若现在不赶快从城市跳到农村,就会一年比一年被动,等危机出现时再跳,那就为时太晚了。所以,双星往沂蒙山转移等于说是一步到位。实践证明,汪海当时的判断是准确的,用工成本在不断上升,沿海地区的“民工荒”闹了很长时间,至今还没有得到缓解。许多发达地区的制造业开始被迫向内地转移,以降低成本。而汪海提前十几年就抢先一步,到目前还有优势,因为,双星的文化已经让这些农民兄弟融入双星的大家庭,成为新一代的双星人。

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制鞋行业,目前还不可能达到生产全部自动化。现在从厂房到设备,双星已经达到了世界制鞋业中最先进的水平。即使是这样,一双鞋从原料到成品仍需200多道工序,而且许多工序还是要靠人手去完成。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制鞋业生产的高劳务和低经济收益造成的尖锐矛盾,使得许多发达国家视制鞋业为夕阳工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把这一产业转向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到了八十年代后期,这些国家和地区又开始把这一产业转向了劳动力更加低廉的中国内地。这一连串的转移正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制鞋业作为微利的谷底产业,如果不具备大的生产规模,就不能抵御市场出现的各种危机,不能与风云变幻的市场相抗衡。所以双星的发展壮大之路,如果用形象的话来概括,就是“出城”、“下乡”和“上山”。

1984年,双星为开发新产品,走出城区,把老产品扩散到青岛市郊县乡镇企业,开始横向经济联合,以自己的技术盘活乡镇企业的固定资产,短时间内在山东省内建了13个联营分厂,并走出山东,把联营厂办到了新疆等偏远的西部地区,创造了低成本扩张的双赢合作模式。但在当时那个思想僵化的年代,一些人,包括双星的主管部门青岛市橡胶公司的一班领导都以“国家没有政策、以前没人这样干过”为由,暗自盘算着“等汪海作大了,折腾垮了,把他抓起来就好了”。企业内部不理解的干部职工更是骂汪海“卖厂贼”、“拿着老祖宗的技术换鱼虾吃了,换酒喝了,光自己捞好处”。但是,即使被骂“卖厂贼”,汪海也坚决地进行转移,取得了先行一步、海阔天空的市场先机。

正是这一“出城”的举动,迈出了双星在资产运营上的第一步。

“下乡”则是第二步。从1987年开始,双星在寻求规模扩张之时,通过联营方式,或者租赁的方式,在开发区先后建起了五大鞋厂以及制帮、印刷、纺织、包装等辅助工厂,形成了自我配套的双星第一座鞋城。此外,又在即墨市租赁占地上千亩的厂房和土地,借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成本低廉的优势,迅速建成了双星工业园。这第二座鞋城已经成为双星的高档鞋、皮鞋生产基地和科技开发研究中心。两座鞋城都地处市郊,生产的产品与集团本部生产的产品相比,成本一下子就降低了两成以上。

“上山”就是实施“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战略。直到10年后,国家出台了“西部大开发”政策,汪海这“干不下去”的帽子才算摘掉。

 

三 “腾笼换鸟”才能大发展

多元化发展战略是汪海的得意之作,也是被实践证明的一个正确的选择。并不是所有企业的多元化战略都能成功,其中失败的案例很多,教训也非常深刻。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盲目扩张,不切实际地大搞非相关多元化,决策失误造成被动乃至失败。而汪海是从相关多元化出发,逐步涉足非相关领域,且坚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不拖累集团公司。因此,防火墙的预设确保了战略安全,这是汪海的高明之处。

1997611日,最后一双标有“青岛贵州路五号制造”的双星牌运动鞋走下生产线,青岛市贵州路五号这一黄金地段,也正式结束了长达76年之久的制鞋历史。这标志着双星发展战略实施迎来新的起点。

汪海说,双星产业一点一点向外转移的过程,也是“腾笼换鸟”,大举向第三产业进军的过程。通过利用总部的黄金地段发展第三产业,很快形成了以制鞋业为龙头,以第三产业为支柱,制鞋业与第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从而开启了双星多元化发展之路。

汪海认为,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制鞋行业来说,它是低附加值的加工行业,单一经营有着很大风险。就像1983年商业局不要解放鞋,企业一下子就死在那儿了,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所以,任何一个企业死守着一个产业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只有通过多元化经营,才能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双星向以鞋为主、多业并举转移,这种产业的扩张首先从自己熟悉的运动产品开始。在运动鞋的基础上,发展了运动服、运动包、运动袜;开发生产了运动饮料、运动器械。目前双星已成为国内生产运动产品品种系列最多的企业。从国际制鞋业的发展规律看,都是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双星主动实施产业大转移,“腾笼换鸟”发展第三产业,既是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汲取了它们的教训,同时也是被国内制鞋业的发展规律所逼迫。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使双星在青岛市区做鞋子没有什么优势,甚至招工都出现了困难。尤其是一些高效益、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更给双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凡是到过青岛的人都知道,双星集团总部就在市区的西海岸,往前走百米就是海边风景区,离著名的栈桥也仅有一箭之遥,是青岛市的黄金地段。20世纪90年代后,这里的地价一亩地上升到500万元,而双星则占地130亩,如果继续守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段上做鞋子卖,那就只会使生产成本逐年上升而越来越无利可图。那么,企业要想摆脱这种阴影,只有为自己创造战机,寻求新的经济启动点。而这个经济启动点,就是发展第三产业。其实,汪海的这种“盘算”早在他接手橡胶九厂时的1983年就开始萌发,当时内部机构改革,撤并安全科就是想着把一栋黄金地段的临街办公楼“腾笼换鸟”办服务公司,发展第三产业,以安置改革以后的剩余劳动力、职工子女和待业青年就业。第三产业大发展、第二产业大调整,打造“大双星”格局在他的脑子里盘旋了多年,意识超前。

所以,双星在一个个鞋厂、一条条生产线迁出总部的同时,代之而起的是娱乐城、商场、商住楼、证券公司、康乐城、保龄球馆等第三产业的崛起。临街的废旧礼堂被改建成青岛市西区最大的证券交易中心,原来的旧厂房被改建成豪华的娱乐城,沿海滩涂建起了养殖中心,原来的职工医院、浴室、法律顾问处等职能部门向社会开放。目前,双星的第三产业已形成两大基地。一个是集团总部的双星城,一个是岙山的度假村,涉及房地产业、证券业、娱乐业、旅游业、餐饮业、商业等30多个行业,仅1996年,第三产业收入就达到了9亿元。

在汪海看来,双星第三产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第二产业的壮大。双星制鞋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双星名牌的效应,名厂的信誉和名牌企业职工的素质,成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动力。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对第二产业制鞋业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快了制鞋业的转移步伐,使母体产业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全部转移了出去,大大降低了制鞋的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二者相辅相成,就像两条腿走路一样,步调一致,互相协调,从而大大加快了双星前进的步伐。

四  取天下之长补己之短,借四海之力振兴双星

双星加快扩张步伐,意欲用双星的品牌实现全覆盖。就在大西南建成第四大鞋城及工贸一体化的产供销联合体后,双星又掉头北上,先后和河北张家口、东北等地的国有企业联营,进行名牌加工和股份制合作。1998年,双星通过并购重组的手段,成功进入轮胎行业,从而实现由为人做鞋到为汽车做“鞋”的目标。2004年,双星全钢子午线轮胎一举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刚刚杀人这一领域的双星,后来者居上,让人难以置信。

此可谓一日千里大发展。对此,汪海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在运作资产中的高超技艺。双星正是通过资产运营,在很短的时间里,以较少的资金优化了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了产品结构,以国有资产吸引、带动和运营各方资产,从而获得了高于其他形式的效益,减少了企业在动荡不安的市场中的风险。这就是“取天下之长补己之短,借四海之力振兴双星”。汪海说,双星的发展之路可形象地概括为“出城”、 “下乡”和“上山”,这六个字里蕴涵着一个企业不断地向外扩张的雄心和实力。

汪海认为,一个企业家,他面对的是整个世界,他的一切经营决策,只有想不到的,而绝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如果说1984年双星为开发新产品,把老产品扩散到郊县乡镇企业的做法,是企业在运营资产上初试牛刀,那么到双星的生产厂用几年的时间全部撤出青岛市区的黄金地段,不断地通过联营、租赁等多种方式,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把势力逐渐扩张到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四川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形成了各大战区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则是双星在运营资产中以四两拨千斤的大手笔挥洒的结果。

而通过并购青岛华青轮胎公司和湖北东风轮胎厂,双星则开启了一个橡胶行业里国企拯救国企的先例,并达到双赢的目标。双星进入轮胎行业、创轮胎名牌、重组东风轮胎这一系列大手笔资产重组,被媒体称为小吃大、快吃慢、国企吃国企的成功运作。每提及此,汪海也经常喜上眉梢,为双星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的成功移植感到无比欣慰。双星在一系列资本运作中,充分利用重组企业的优势,扩展了自己的发展领域,壮大了双星实力,发展了双星名牌,使双星在相关多元化的战略中获得丰厚回报。

1999年到2001年的三年时间,汪海利用双星上市融得的资金,分四次投入1.45亿元,使华青的销售额逐年翻番。在双星未投资的1998年,华青的销售额仅为3亿元,1999年双星投资后,当年实现销售额7亿元,2000年达14亿元。几乎是伴随着资金的逐步投入,企业效益的车轮也快速转动起来。2007年上半年,双星东风轮胎厂用一年多的时间扭亏,并开始赢利。双星轮胎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了打造中国综合制造加工业特大集团的目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不断的投入,离不开不断的改造。而高明的企业家,首先要有不断地促使企业资产获取最大效益的能力,要有能够驾驭自己的资产与外界组合,追求一变四、四变八的裂变式发展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需要有超前的思维,也要有面对机遇能随机应变、不断地创造战机的智慧和勇气。”汪海这样认为。

五 有利于双星品牌大发展可以大胆地做

1984年双星集团建立了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社会上还在争论股份制是姓“资”还是姓“社”时,双星已经毫不犹豫地“一切围绕市场转”,把“市场看做是企业最高的领导”,率先进行了国有资产控股和多种所有制资产参股的股份制改造。2000年,双星集团在制鞋类国有企业中率先进行改制,通过招标方式,将所属西南地区200多家连锁店以十几万元至上百万元的价格卖给个人,集团下辖的云南、沈阳、宁夏三家经营公司也出售给了民营企业。如今,在双星集团,只有母公司(集团总部)和一家为本企业及周边社区服务的热力厂是国有独资,其他企业则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灵活的多元化产权制度,形成了“一企多制”的产权制度新格局。

如果说汪海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就率先进行了国有资产控股和多种所有制资产参股的股份制改造,是一种超前的思维,那么2000年汪海进行的产权改革就出现了更大的争议,甚至被扣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争议还没有结束,这个状一直告到现在。

当有人劝汪海卖断改制风险太大时,汪海仍然坚持“双星发展是硬道理”。汪海这一卖,卖活了双星,卖出了一大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发展了大双星。

对此,汪海认为,改革首先是由制鞋行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作为竞争性极强的制鞋业,少数存活下来的国有鞋厂大都不景气。尽管人们对鞋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制鞋业至今无法全部实现自动化,即使发达国家也脱离不了这个现实。成本高、利润低、人员多、赢利少,是制鞋企业的现实情况。尤其近几年,国有大中型制鞋企业亏损面高达99%,足以说明国有企业很难在这个领域立足,国有资产很难在这个微利产业中增值。其次,“国有国营”的企业制度一直是双星集团的“软肋”。产权制度已成为国企改革中一块绕不过去的“拦路石”,成为双星持续发展的瓶颈,早改比晚改要好,不能等到垮掉再改。经营公司和连锁店是连接生产企业与市场的纽带,与双星的其他经济实体相比,市场压力更大。双星近年来投资上亿元在全国各地建起了2000多家连锁店,连锁经营的销售额已占据双星总销售收入的半壁江山。但由于连锁店直接面对市场,现有产权体制及经营机制的弊端也就更为突出:双星无法对所有连锁店的经营管理及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控。改制前,双星的连锁店中赢利、亏损和持平各占1/3;而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产权不明晰。如何经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连锁店卖给个人去经营。

 如何卖得科学,卖得合理?汪海说,这个太敏感!售价定低了,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漫天要价,买家不买账,说你是“甩包袱”、“嫁丑女”。一个卖字,把个人利益融入了双星利益,把个人命运绑上了双星命运。怎样卖?既不能让国有资产流失,又不能让经营者无利可图。同时,即便从企业后续发展的需要来看,连锁店和经营公司也不能一卖了之,出售后也必须成为双星上下的经营触角。连锁店出售必须掌握三条原则:一是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二是有利于经营者赢利;三是有利于双星品牌的发展。根据这三个“有利于”原则,双星集团作出规定:凡是双星的员工和社会上愿意经营双星产品的人都可以购买连锁店,买主只要一次性付清现价一年的房租和折旧后店面的装修费以及现存产品的进货费,便可成为双星的买主,但必须专营双星产品。
    汪海认为,双星在产权改制中,卖的多是品牌、管理和技术等无形资产。国有资产要从微利产业中突围出来,就必须从生产经营模式向贸易经营模式转化,而品牌运营恰恰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最好的“渡船”。
    党的十五大已经明确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思路,双星根据自身情况在微利产业中的部分领域进行“一企多制”的改制,完全符合国企改革的大趋势。而衡量国企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是国有资产能否增值,在这里市场起着关键的作用。

从双星的实践来看,通过改制,产权关系理顺了,不仅推动企业快速、持续发展,同时还带来相应的一系列重大变化。

第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职工的积极性大转变。以前的营业员是“卖与不卖一个样,卖多卖少一个样”,工作无压力,“大锅饭”现象严重,营业时间一般在8小时左右,顾客进了店不理不睬;转制后,不仅没有抱怨,而且一般营业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连锁店营业额较以前普遍上升30%,有的猛增一倍还多。

第二个显著变化就是解决了漏洞问题。以前的公司经理变为代理商后,关系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观念,以前是“吃喝拉撒全报销,赚了赔了都上交”,如原来的昆明公司经理,每个月乘出租车的费用就是2万多元,如今自己买了店,扛着货就赶公共汽车,学会了算资金账。费用过高问题、经营漏洞问题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防止和根除了企业内部“蛀虫”的滋生蔓延。

第三个显著变化,通过不断改革体制,双星的国有资产得到了充分盘活,不仅解决了因为集团摊子大、资金难控的弊端,而且让每一位员工都把企业当做自己的资本来经营,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一个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汪海说,如果双星不能及时迈过企业改制这道坎,则很有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也许三五年后,人们就能透过双星的发展看到这项改革的价值和意义。”诚如汪海所预言的那样,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说,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十六字诀中,“产权清晰”是最能赋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意味或改革内涵的,也是其根本所在、魅力所在。它直接决定着权责能否明确、政企能否分开、管理能否科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如果国有产权不能动,即使有改制甚至包装上市等举措,也很难说是真正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在“三年两大目标”期间,一些国企融资上市,结果却搞出个不伦不类的“股权分置”,实际上也反映出国有产权不可轻易流动、变更、重组等传统意识或保守观念还颇有市场和影响力,从而大大拖延或滞缓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乃至完善的步伐。

而相对于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具实质性;相对于整个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又比现代企业制度更具深刻性,更接近或体现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这是一个理论上的探索,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后,才正式做出。汪海的探索和实施又超前了几年,为双星的大发展赢得了时间,注入了活力。

六  向后看,一切都画句号;向前看,一切从零开始

超前决策,这是汪海带领双星不断超越的法宝,市场也给予了汪海最好的回报。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双星30年的改革发展,缔造了辉煌,创造了一个个传奇,双星赢得了不少歌声和掌声,汪海的名气更是不断高涨,他和双星的无形资产也不断飙升。但是,汪海说,面对过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如果被歌声和赞扬声迷惑,我们可能就要栽跟头,双星可能就要垮台。回顾过去,双星事业成绩辉煌,可以说是画了个圆满的句号;展望未来,双星事业前途光明,但必须从零开始。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能仅局限于母体行业上,凡是对我们今后发展有利的都要涉足。只有把双星事业各个行业都搞得波澜壮阔,双星名牌才有希望,双星大业才能壮大。

为了更好地发展壮大双星,汪海给双星人提出了应该回答的七个问题:

珍惜双星名牌。可以说双星进入市场创出的这个名牌为大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场所和舞台,提供了发挥才干的机遇,无论是新老双星人都要珍惜双星名牌,要珍惜名牌给我们创造的一切。目前,双星的发展给大家提供了发挥才干的机遇和捷径,关键就看你如何去把握。因此,新加入双星行列的年青一代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使我们的双星大业尽快扩张壮大。这也是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之一,即:新老双星人应以什么样的态度珍惜双星名牌?

明确一个道理,即要明确没有双星,没有名牌,就没有大家所拥有的一切。要以集团大局利益为重,确保工厂生产正常。要知道在具备名牌的同时,还要有工厂做后盾,如果工厂生产不正常,公司失去了这个后盾,不仅质量保证不了,而且成本也会加大,大家在市场竞争中就缺乏应有的战斗力。因此,今后大家一定要去创造性地工作,以实际行动发展双星名牌,创造双星名牌,给双星名牌增光,为双星名牌添彩。这也是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之二,即:公司经理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双星名牌?

解决一个斗志,即解决老一代双星人的满足安逸问题。年龄增长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不能回避,但年龄大不是标准,不能因为年龄大就对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也不能因为年龄大就以功自居,私心过重,为自己考虑得过多,反而更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而新一代双星人更需要面对现实,双星的重担将落在你们肩上,使双星大业继续发展下去还要看大家的拼搏。新一代双星人要有发扬光大这个牌子的斗志,要有一股冲劲,要有一种干大事业的斗志。要知道,双星大业靠保是保不住的,只有发展壮大才是硬道理。这也是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之三,即:新老双星人应以什么样的斗志壮大双星名牌?

克服一个现状,即骨干和超级骨干不要满足于目前的现状,要懂得满足是事业发展的一害。我们提倡“知足者常乐”,但那仅仅是指在享受上和待遇上,而在事业上满足就是最可怕的,满足是双星大业滑坡的开始,如果大家都抱有满足于现状的思想,工作不努力,那么大家明天就会去努力找工作;满足于现状就等于倒退,等于垮台的开始。希望新老双星人鼓起勇气,以百倍的信心,万分的努力去发展双星大业,为今后生活得更好去努力。这也是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之四,即:新老双星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双星名牌?

解决一个问题,即解决职工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根除广大员工目前这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的思想。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劳动力成为商品以后,人员流动大,思想不稳定,哪儿条件好就到哪儿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但如何使我们的员工树立一种“人在双星自豪,干在双星光荣”的思想,让大家在双星工作有一种在家的感觉,消除大家的不稳定因素就是摆在我们领导面前一项非常重大的课题,这不仅需要我们从政策上、方法上,从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上给广大员工创造好的条件与环境,同时也需要我们领导同志去做大量艰苦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完成。因为无论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还是驻外公司,都要具备一支坚强有力、在最基层勇于奉献的骨干队伍,双星才能有大发展。这也是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之五,即:作为领导来讲应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稳定职工队伍?    

坚持一个高举,即高举双星红旗永不倒,高举双星名牌永不倒。大家可以扪心自问:如果双星红旗没有了,大家会是什么样?如果双星名牌没有了,大家又会怎么样?如果自己再重新打一面旗子,创一个牌子,大家又将怎么样?高举双星红旗、高举双星名牌所做的一切工作不是为哪一个人干的,而是为大家、为每一位双星员工干的,是和大家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的。我们只有选择勇往直前,创造大双星这条路,大家今后才能生活得更好、更幸福。这也是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之六,即:如何高举双星红旗永不倒,如何高举双星名牌永不倒?

反思一个问题,即目前阻碍我们发展的最大敌人就是我们自己。外界力量是不可能打垮我们的,也是打不垮我们的,现在打垮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大家不能仅仅局限于局部利益,局限于个人利益而忽略了集团利益,缺乏集团大局意识,等形势一旦发生变化,个人利益达不到要求,单位部门也承受不住市场压力时,再去找集团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在分析我们成败与得失的同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就会看到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看到我们的不足,就会感到要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我们才会成功。要知道,市场的可怕通过我们的努力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认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看不到自己的差距,这才是最可怕的。所以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抓人质、保品质,提高企业综合素质,这就要求经营第一线的同志要克服自身缺点,树立集团大局意识,敢于冒险,敢于大胆决策,向市场要品种,向市场要效益;生产一线的同志要克服缺点,敢于冒险,可以说没有冒险就不会成功,但一定要具有科学分析地去冒险,千万不能盲目冒险。只要大家按照集团的指示去办,就一定能够成功。经营工作在保证服务质量的情况下,要做到“三保”,即:保工厂、保生产正常、保双星发展。只有保住工厂、保住生产正常,才能保证双星的发展壮大,才能保证自己的公司更好地生存。这也是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之七,即:如何增强集团意识、大局意识,保双星发展长盛不衰?

这是汪海在双星闯市场15年时所提的七大问题,到现在仍然适用。汪海说,双星人要始终保持一种危机意识,要居安思危。“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创业靠体力,守业靠品质”,只要敢于面对现实,承认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足,并能够回答好以上七个问题,就起到了给双星这辆战车加油的目的,起到了发展的作用,那么,双星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就一定会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

    

(撰稿:杨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