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理论创新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素质是根本

——论汪海的人才思想

当前,我国经济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正在加速发展。无论是国际竞争、地区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其核心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哪个企业能把人才工作做好,哪个企业就有希望,就能发展。全面认识人才、重视人才、选拔人才、培养和使用人才,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双星的成功与辉煌并非神话。正是汪海超前敏锐地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对企业的决定作用,并始终如一地把企业的人才战略放到了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才形成了双星强大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他多次强调“人是兴厂之本,人才决定企业的前途命运”,“人才兴,企业盛;人才失,企业衰”。他坚持科学的人才观,赋予人才概念新的内涵,指出:“人才的内涵是历史的、具体的,凡是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人都叫人才。人,首先要有人品、职业道德;才,就是要有真才实学。”这些精辟的论述,构成了汪海整个人才思想的基础。双星集团也正是以汪海完善、系统、规范的人才思想作先导,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汪海的人才思想主要表现在:人才储备、选人用人、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以及用企业文化塑造人才等多个方面。

一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21世纪,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浪潮正在席卷整个世界,这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因此,人才尤其是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高、精、尖”人才,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各国、各企业争夺的重点。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经断言:“人是我们最大的财产。”企业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加快人才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多出、快出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生产经营竞争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有所前进。美国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法宝之一就是注重人的力量,不断地研究人、尊重人、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源这一生产诸要素中最为活跃、最具价值的要素,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企业不断发展的核心资源。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哪个朝代,都是“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历史上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讲得都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是如何重视人才、如何争取人才的。一部《三国演义》中,各方争来斗去,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近代企业家范旭东曾说:“人才为事业之灵魂,故物色人才、重用人才,实为实业家之要务。”他重用侯德榜,不仅使企业产品走出国门,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而且也成就了一段英雄慧眼识才的佳话。正因为如此,许多中外企业都特别重视人才开发,把人才战略视为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汪海更是把“人才战略”提高到双星“三大战略”之首,作为双星的“第一战略”。他认为市场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需要有才干的人来完成;没有人才,决策再好也是空谈。企业家要善于挖掘人力资源潜力,将人力资源转化成企业的最大资本,而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是企业管理的最高问题。他提出“人是兴厂之本,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并认为企业真正的竞争力在于该企业的人,其他的竞争力都是人的竞争力的外化。企业家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对人才资源的管理上,要有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精神,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二  人人都是人才

汪海的人才资源开发思想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使员工和企业一起成长。双星集团在一开始就按照企业的构想去塑造人才,不是让职位等人才,而是为职位储备人才。

1.“内生型”人才资源开发思想

汪海倡导“人人都是人才”的新观念。他认为:“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关键是让每个人发挥最大潜能,为人才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汪海率先在国内企业中砸烂“铁交椅”,改革了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为那些真正有思想、有才华、有个性、有超前意识的人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汪海常说:“军队要想打胜仗,除了最高指挥官外,起决定因素的就是各级指挥员的素质、胆量与才能,他们是成功的关键。”为此,汪海在企业内宣布一条规定:双星的干部职工不再有界限,谁能耐大谁来坐“交椅”,而且这个“交椅”不再是铁的,而是活的。双星率先在国有企业中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任人唯贤的人才机制。双星的“黑板干部”制度便是这一机制的生动写照。不论你在什么位置,今天称职名字就在黑板上,明天不称职就会被抹掉。双星原来的一位副总裁曾经跟随汪海“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职工中极有“人缘”,但因后来不思进取而被降职到基层经营公司跑业务。相反,当汪海发现配套厂的副厂长有管理才能,立即将他提拔为正厂长。该厂长果然不负众望,上任当年即创效益上百万元,而公司则一次性奖励他10万元。此举在职工中传为佳话,也激发了双星人奋勇争先的工作热情,员工的潜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和发挥。现在,双星的“黑板干部”在业界已经尽人皆知,并作为一种先进管理理念而被业界所效仿。双星集团每年还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从集团内部发掘人才、选拔人才,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双星的高速发展储备了大量专业人才。多年来,双星集团根据以事择人、择优用人的原则,先后从一线工人中选拔管理人员1600多名。在180多名中层干部中,竞争上岗的工人就占了70%。这种“唯才是举”的人才机制,不仅使双星的普通工人感到有用武之地,激励了员工的士气和上进心,也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才慕名而来。

2.“外援型”人才资源开发思想

(1)双星集团高校联盟战略。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位成功的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都把储备人才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汪海历经国际市场的风风雨雨之后,明确地认识到制约中国鞋业制造水平的关键,是缺乏一批优秀的制鞋专业人才。于是他几经周折,于1997年促成双星集团和青岛大学联手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制鞋工程学院,并依据发展战略作出人才规划,选择某些在当前以及几年后所需要的专业,与青岛大学制订联合培养教学计划,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学生的基础课程由青岛大学的师资来承担,专业课程则由双星的高级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承担。双星还专门从我国台湾、韩国邀请著名的制鞋专家来授课,按照双星集团的人才需求来“量身定做”人才,培养双星集团特殊专业实用人才,以弥补学校教育滞后于双星集团实践的缺陷。这样一来,双星集团不仅避免了专业人才的断层,而且还为集团获取特殊而又缺乏的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途径。制鞋工程学院开办以来,已有几百名学生从学院毕业。这所鞋业人才的摇篮,为双星集团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通过项目合作引人才。双星集团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强强联手进行项目合作,不仅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与应用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还为双星的创新发展吸引、储备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如双星与华东理工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合作,联合开发研制的用在运动鞋上具有抗菌防臭作用的纳米材料,解决了纳米材料应用时发生团聚的问题,提高了产品含金量;与青岛科技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橡塑共混发泡技术成为国家级新产品;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研制开发了激光三维脚型测量系统;等等。在与高校合作研发的过程中,双星不仅大大提升了产品开发能力和开发水平,推动了先进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而且双星集团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的谦逊和诚意,总裁汪海求贤若渴、爱才惜才的思想和作风,加深了相关研究人员对双星集团管理、文化、理念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了解和认同,吸引了大批顶尖专业人才加盟双星。

(3)综合渠道引人才。为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加盟,双星集团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优秀人才。双星集团多次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甚至还把招聘会开到了人才济济的北京。

1995118日,汪海做出了一个让人喝彩的举动:从部队刚退伍的战士中一次选聘200名士兵进双星集团。双星的这一行动是利国、利军、利民的大好事,而且也开辟了一条开发退伍军人这个人才宝库的新路子。

那么,汪海为什么要走这步棋呢?谈及此事,汪海坦率地说:“这有两方面的意思:第一,军人为国家服兵役,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表达我们对军人的崇敬之情。第二,双星是一流的企业,有一流的管理,当然应该招收一流的人才。军人纪律性强,思想觉悟和素质高,招他们进双星,于企业也有利。”事实证明了汪海决策的正确。被聘的这些退伍士兵,大多数当过班长和代理排长,既有良好的军政素质,也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双星对这些战士培训后,根据个人特长,分配到不同岗位工作。如今,这些军中骄子又在新的战场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再如,20005月,汪海盛邀被世界公认为“奥林匹克画家”的查尔斯·比利奇先生加盟双星,出任双星“产品开发设计国际顾问”,从艺术角度提升双星产品的文化含量。

三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

人才选拔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发展自身的活动中,始终在探索如何有效地发现、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人才,并提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观。汪海关于人才选拔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素质是根本,知识是基础,意识是关键”的人才标准观、“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不拘一格选人才和唯才是举的选拔制度。

素质是人的综合的品质和素养。汪海认为在企业里无论是科技人才还是经营、管理人才,最基本的素质就是有没有敬业精神。这一敬业精神表现在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高度的热忱和忠诚。第二个素质是善于独立思考,有提出经营构想、发展计划、解决问题的才智和能力,富有创意和进取精神,而不是缺乏个人主见、事事都要请示上级。第三个素质是必须具有合作精神,尊重和理解他人,善于与各种人相处的合作能力。第四个素质是对属下的员工要公平而无私,具有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博大胸怀。

汪海认为,除了专业知识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太单一,知识面不能太狭窄。管理和经营人员不光要懂管理、懂经营,还必须有人文科学的素养,甚至科技人才也不能老钻在纯技术的科目中成为一名“专”才。人必须要有广泛的兴趣,向社会这个大学校学习,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社会的知识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使自己成为一个头脑清醒、有悟性、有多方面知识和才华的人。

说起意识,汪海认为首先是集团意识。在集团利益与本单位、本部门甚至个人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坚决地以集团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其次是市场意识。市场意识一个方面是要敢闯敢冒风险,但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并要具有开拓进取精神,能不断推陈出新;市场意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服务意识,只有把有情的服务做好了,才能在无情的市场上取得胜利。再次是质量意识。要用良好的工作质量保证一流的产品质量;用良好的服务质量加上好的产品质量去赢得市场。最后是名牌意识。要始终意识到名牌是每个员工共同的事业和财富。

在人才选拔方面,汪海相信“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句话。他认为关键是能否造就一个好的环境,给人才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他们有可能冒出来发挥自己最大的聪明才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不拘一格选人思想,打破双星干部、工人身份的界限,实行“三公开”:公开岗位、公开资格、公开竞争的考核形式,择优聘用。在选拔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中,无论年老年少、学历高低,只要有公心、有才干,谁都可以到领导岗位上来显示身手。譬如,为了选拔产品设计人才,双星就连续举办了数届产品设计大奖赛,像现在双星产品开发设计中心主任沙淑芬,就是昔日的缝纫女工,她在第一届产品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由她设计的蓝精灵童鞋、儿童三色霹雳舞鞋以及各种体育运动鞋、训练鞋、亚运鞋畅销全国。

这样的不拘一格选人事例,在双星还有很多。像破格提拔“双星老太婆”,在双星集团曾被一度传为佳话。汪海在大力提拔重用年轻人的同时,出人意料地破格提拔了一位年近50岁的老工人,而且还是位女性。这一举动,在当时既与中央关于干部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政策格格不入,又让大家感到意外和震惊。尽管颇有非议,但汪海坚持重用这位在工人中极有威信的“双星老太婆”。事实证明,汪海提拔“双星老太婆”是慧眼识才之举,这位“双星老太婆”在管理岗位上深抓细管,刻苦钻研,不但发明了数字跟踪卡,完善了汪海创造的“投入产出一条龙管理法”,而且也让双星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四  以信用人、知才爱才、因才而用

选拔人才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古今中外,很少有不知人才宝贵与重要性的管理者,但用才有谋、用才有道的管理者却不是很多。说到底,能否做到以信用人、因才用人,真正做到用人有道,才是衡量领导者用人水平高低的标准。汪海强调,只有知才爱才,人才才会涌来,也只有信人育人,人才才会尽责。要在实践中检验人才,不看文凭看水平,不看资历看能力,打破身份、专业、年龄、性别、区域界限,畅通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领导型人才的发展渠道,为每名员工创造平等的机会,不拘一格用人才。

以信用人——用人不疑。“信”是立身之本,也是经营之道,更是用人之谋。汪海在用人中充分地信任员工,用才而不疑,授权而有信,绝不因少数人的流言飞语而左右摇摆,也不因员工的细枝末节而止信生疑。汪海曾说道:“如果用了人家,同时又怀疑不放心,那让人家怎么干?”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所以一旦决定用人之后,信任即是一种最有力的激励手段,其所激发的热情和能量是强大的。他常拿自己举例:“多亏了青岛市两届一把手对我的信任,如果他们不信任我,事事怀疑,处处卡我,那我的心理也就会不平衡了。”古人云:“既任须信,既信须终。”汪海也认为对于任何事务,领导者在选人时要三思而后行,但一旦确定人选,就要相信他能够完成任务。当然,对他们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实行一定的监督检查,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都是应该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决不是干扰。

知才爱才——朋友知己。只有知才爱才,才有“士为知己者死”,才能才尽其用、才尽其责。特别是对那些怀才抱志的高级知识人才来说,更是如此,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并非是物质上的利益,而是对他们的爱惜和珍视。作为总裁的汪海,不仅仅是为高级知识人才营造一个平等、自由、安全、温馨、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摆脱后顾之忧,也不仅仅是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继续深造的机会,使他们自身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做他们的知己,做他们的朋友,与他们进行心灵情感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与他们建立了一种和谐、默契的关系。双星有这样的总裁,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因才用人——扬长避短。人才的价值只有在合理的使用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对于人才,既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乱点鸳鸯谱”。使用人才一定要对口对路,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汪海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的人,只有不合适的人。只有把合适的人调整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他才能发挥自己真正的潜能。正如‘好瓦匠没有用不了的砖’,如果你把热衷于搞技术的人放到经营上去,他就成了不合适的人,在经营领域不但成不了才,而且还断送了他搞技术、出成果的路子。”因此,只有人才和职业、工作相适应,才能使二者协调统一,相得益彰。对不同的人,只有区别对待,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才能和优势,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五  要把打工妹、打工仔变成双星主人

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完成。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箴言:“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就不会有世界一流的国家。”这句话点明了人才培养的直观性与重要性。人才缺乏、员工素质低,一直是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发展的内伤。提高企业现有人才队伍的质量,就要加强培训工作。对此,汪海认为:“事业要发展,人才早培养,不培养人才,没有一定数量、一定素质和知识水准的人才,事业就不可能发展。并且在经过一个历史时期以后,人才的素质、水平不提高就会跟不上发展,事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倒退。”他充分认识到,树百年品牌,建百年老店,首先就要抓好百年教育,并把抓好百年教育作为双星集团总体的发展战略。他说:“抓朱好百年教育,做不到百年管理,就无法提高综合水平,就搞不好市场经营工作。只有通过教育培训,才能塑造一支‘讲正义、树正气、作风硬朗、素质过硬、业务水平极强’的骨干队伍。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其他工作才能够搞好,将双星打造成我国综合性制造加工业特大集团的宏伟目标才能够实现。”

汪海说:“双星是一个锻炼人、培养人、磨炼人的大学校,是大家展现自身才干、体现自身价值最好的土壤。”  “要把打工妹、打工仔变成双星‘主人’,要让打工妹、打工仔认识到他们不是在为双星打工,而是为‘自己干’。不光让他们打工,还要培养他们当领导。要把有本事的人提起来,为他们的成才创造良好的空间。”他坚信,“人人都是人才”,所有员工都是名牌员工,通过双星一系列开发和培训,使员工实现“丑小鸭”向“白天鹅”的转变。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黄解放鞋堆积如山、卖不出去的时候,汪海就开始策划实施对人才的培养,强化生产计划,强化推销力度。在1984年、1985年,双星又组织了共产主义学习班,由汪海亲自授课,对管理人员进行轮训,培养了一大批干部,现在很多中层乃至集团领导都是当时的学员。假如没有当年的共产主义学习班,双星可能就不会是现在的局面,事业有可能会成功,但绝不会如此蓬勃壮大,实际上共产主义学习班为双星前十年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除了在集团内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之外,汪海还积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措施,一方面斥巨资聘请国外专家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还积极创造条件,不定期派遣专业人才到国际著名的企业学习,加大同国际知名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培养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人才。

刘士祥在进入双星鲁中公司以前,由于家里的地不够种,在社会上“游荡”了好几年。成为双星鲁中公司员工后,他埋头苦干,同时积极参加培训,很快在技术比武中崭露头角,后来被破格聘任为高级工程师。他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也能像知识分子一样,成为令人尊敬的‘高工’。”在双星,你会发现类似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不胜枚举。

 

 打造一支敢拼敢闯的人才队伍

经营如同演奏,管理就是指挥。企业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有效激发组织内成员的热情,从而演奏出一曲华美乐章,其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便是激励。可以说,激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没有激励,就没有管理;没有激励,企业管理将寸步难行。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激励人心、振奋斗志的企业能够取得骄人的业绩,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管理学上,广义的激励是指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热情和积极性,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看,激励是将外部适当的刺激转化为内部心理动力,从而增强或减弱人的意志和行为。心理学上认为:激励是指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后,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对行为有着强大的内驱力,促使人们向希望和目标进发。激励的核心问题是动机是否被激发,所以激励又可称为动机激发。通常,人们的动机被激发得越强烈,激励的程度就越高,为实现目标,工作也就越努力。

1.激励的基础——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员工进行制度性考核及客观评价的重要依据。它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它对员工在德、才、绩、效等方面的总体评价上,更主要的,还在于它使企业建立了一种标准。这种标准既是一种规矩,更是一种激励的基础。双星集团在绩效考核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分别对各类员工订立了客观的、不同的考评标准,科学地掌握评价的准则和尺度,切实地遵循和坚持认真、谨慎、客观、公正的原则,并努力对员工的能力和业绩作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2.考核的方法——“玻璃式”绩效考核

双星集团的绩效考核体系别具一格:员工的工资每天列在车间工资统计栏上,干多干少,一目了然;车间物料占用资金也写在黑板上,数额和天数一清二楚。汪海认为:“双星的工资制度、考核制度一定要透明。”他还特意制订了《车间、班组、岗位、机台生产管理制度》,员工干好了依照哪一条可以奖,干不好依照哪一条可以罚,使每一个员工都心如明镜。双星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员工的薪酬调整和晋升提供依据,双星更强调通过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使个人和集团的目标紧密结合,在工作要求和个人能力、兴趣之间寻找最佳的契合点,最终使员工的个人发展和集团的发展相互辉映,共创辉煌的高效运营机制。不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考核,双星还积极向员工反馈考核的结果,这样员工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究竟是对还是错,并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以及缺点和不足,从而自觉采取相应措施——继续或是纠正以前的行动。

这种考核方法就是目前在全球各大顶级企业中正逐步推广的“玻璃式绩效考核法”。所谓“玻璃式”,就是要像玻璃那样透明,将个人绩效进行公开结算,并把结算的结果向大家公布。双星的这种考核方法激发了员工的进取热情,使大家在看到自己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与他人的差距,从而在员工间激起了一股蓬勃的朝气,营造了双星内部良性的竞争环境,也推动了双星的快速发展。

3.人才激励的措施——硬激励和软激励相结合

硬激励是指企业对为企业目标的实现付出劳动的员工进行直接货币和间接货币的回报。直接货币回报是通常意义上的薪酬、奖金及津贴.也称报酬主系统。间接货币回报是指福利和社会保障等,也称报酬副系统。

说到“薪酬和奖金”,说到“用钱管理”,许多人肯定会瞪大眼睛:用钱管理?这不是搞不正之风吗?的确,自从带领双星人进入市场以来,汪海就敢于突破“钱”这一禁区。他主张“用好钱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此挑战“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旧观念。用“钱”来衡量工作的质量、业绩的大小,用物质利益来调整和平衡精神利益。

20世纪80年代,他就敢于对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奖品有彩电、房子、车子等,都是高档商品。早在1996年的双星集团科技工作专题会议上,双星模具厂厂长就因科技开发成绩突出而获得10万元重奖,另有100多名“创新能手”和“创新状元”各获1000元至50000元不等的奖金。在项目成果的利益分配上,双星集团还采取了一次提成兑现奖励、技术入股、按照市场效益分红等多种奖励办法,极大地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

福利是双星集团通过增加福利和设施、建立各类补贴制度、举办文化体育活动,为员工提供生活方便、减轻员工生活负担、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等一系列事业的总称。福利及保障作为培养员工对双星集团的归属感和忠诚心的独特手段,历来被汪海总裁所重视。

汪海时刻关注员工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汪海曾说过,要让员工爱厂如家,要让双星留住人才,那么双星就必须像个家,是个家,温暖如家。员工看病难,汪海多方筹资,办起了有门诊、病房、手术室在内的综合性职工医院;孩子入托难,汪海号召领导干部集资建校,扩大规模,彻底解决了入托难问题;洗澡难,汪海用本来准备建办公楼的钱建起了宽敞、舒适的大澡堂,而集团领导仍在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办公楼里办公;坐车难,汪海省下机关办公费,买了7辆大轿车,每天接送员工上下班;住房难,汪海亲自跑地皮、跑材料,一连建起了建筑面积几万平方米的宿舍楼、花园公寓等;为部分农民合同工缴纳了“养老保险”金,让他们享受正式医疗待遇;等等。这一系列得民心、顺民意,切切实实为员工着想的举措,不仅为双星赢得了民心,留住了人才,还鼓舞了员工的士气,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除了物质上的激励,汪海更是一位善于把情感因素渗透到管理中的成功典范。他有一句名言“无情的纪律,有情的领导”,反映了他在管理中关于“严”与“情”的辩证结合的思想。他认为运用以人为中心的情感管理可以获得以下益处:一是严格管理可以使职工达到一致性,而情感却可以焕发出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民心和凝聚力的作用,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把这个理论运用到企业管理中,要求企业家善于运用情感因素凝聚民心。二是情感投入可以缓冲严格管理造成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润滑两者之间的关系,提高被管理者的心理接受程度。三是情感投入适应了现代企业管理中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了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正当需要。汪海善于把增强企业凝聚力、挖掘职工的最大潜能,作为情感管理法的切人点。

某天夜里,汪海在集团开会时,突然刮起了大风,他立即想起了工地上突击干活的员工,便马上停止开会赶到工地。汪海赶到工地一看,房屋没有窗子,寒风直往里灌,员工们冻得直打哆嗦。员工突然发现汪海赶到,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汪海一问方知他们违反了企业规定的“工作时间严禁喝酒”的制度,偷着喝了酒。汪海不但没生气,还掏出钱让党办主任去再买几瓶酒来给员工们喝,并让后勤处处长送些热乎乎的水饺来。几十名员工被汪海感动得热泪直流,说他们遇上了一个讲情讲义的领导。在那次突击任务中,15天的活只用了9天就干完了。

实事求是地说,以双星目前的知名度和实力来说,对人才的报酬即使在青岛也算不上是最好的。但汪海坚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光靠金钱是不行的,关键还要靠人的精神,一个没有精神的企业是毫无希望的。在多年的创业中,双星不仅靠金钱和物质来激励员工,而且还有一种精神的力量来激励人才,使双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充满生机和活力。正是这种软硬激励措施的共同作用,打造出了一支无私奉献、吃苦耐劳、能征善战、敢拼敢闯的人才队伍,一支具有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志气、士气和勇气的“铁军”,为双星集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七  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自己完善自己

企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日益成为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独特属性,正在随着时代的前进于企业发展中不断地凸显出来。

美国钢铁企业家卡内基曾说:“把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只要保留我的人员,4年后,我将仍然是一个钢铁大王。”比尔·盖茨坦言:“如果把我们公司20个顶尖人才挖走,微软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意义不言而喻,而如何留住人才更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许多企业因为不重视人才,不仅使“孔雀东南飞”,甚至“麻雀东南飞”,使企业陷入了人才危机,进而导致企业危机。

汪海上任伊始,就高度重视人才,把人才看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他采取软硬相结合的激励机制,知才爱才、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通过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于好事业”的良性环境等,形成了“人在双星自豪,干在双星光荣”的独具特色的留人机制。

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环境的因素尤为重要。构筑企业文化,引导和塑造员工的行为,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内在的潜能,是企业提高效益,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没有文化的企业不会走远。双星集团之所以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能保持长盛不衰,正是得力于汪海向员工灌输了一种核心价值观,建立起持久有力的企业文化,从而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企业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打造了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成为双星持续发展的软基因,成为双星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汪海有句名言:“人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灵魂。”他认为,只有让员工认同、接受了双星独特的思想文化,将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融会在自己的头脑中,他才能领悟其中的精髓,才会在工作中自觉去实践、贯彻其中的思想,最终成为日常工作的习惯行为,形成双星人的独特气质。在双星这样一个拥有6万多名员工的特大型集团里,唯有每位员工热爱自己的企业、认同自己的企业,才能统一员工的思想、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实现员工的自主管理,才能以此来重铸企业灵魂,让双星的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去盘活有形资产,让双星的企业文化这一有力杠杆来撬动、撑起整个双星的大发展。

双星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把双星打造成了一个“学习型组织”,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走进双星集团的图书室,你会发现,从早到晚人来人往,前来借书的员工络绎不绝。汪海鼓励员工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他所倡导的“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学习理念已潜移默化为双星人的自觉意识,集团上下,更是形成了人人爱学习、个个争先进的学习氛围。

双星轮胎总公司子午胎二厂压延车间员工丁光占,原来是一名钢丝缠绕工,但他平日热爱学习,经常到图书室借书查资料,主动学习修口型板技术,成为一名修口型板“专家”。双星集团每年都要举办员工操作技能大赛,大力开展员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素质,极大地调动了员工讲学习、提技能的积极性,形成人人自觉参加培训、加强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双星集团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和技术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正是凭借先进的企业文化营造的良好学习氛围,双星人才凝聚出一种势不可当的合力,并在汪海的正确引领下,一路披荆斩棘,奋勇争先,完美地诠释了双星的“铁军”风采,也铸就了双星今日的辉煌。

汪海这位深谙“人道”的管理大师,他的“重人之才,重人之道”的人才战略,在中国的企业界可谓独树一帜,一花独放。他的“人是兴厂之本,管理以人为主”的管理理念,他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拘一格选人才”的选人之谋,他的“以信用人,因才用人”的用人之道,他的“事业要发展,人才早培养”的育人之法,他的“用钱管理”和“用情管理”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他的“人在双星自豪,干在双星光荣”的留人之略,他的“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成才之术,为双星的发展建立了一套完善、系统、规范的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和相应的激励机制。正是汪海这一系列人才思想为每位双星人提供了成才的必要环境和条件,提供了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的舞台,激发了每位双星人的最大潜能,从而培养出了一支勇于拼搏、甘于奉献、敢打硬仗的骨于队伍,为双星的长盛不衰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撰稿:张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