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理论创新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科技是市场竞争的法宝

——论汪海的科技思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于这一点汪海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如果说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汪海则是在生产第一线通过切实抓科技扩大生产力,忠实实践邓小平这一理论的企业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198895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的重要论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1975年邓小平主持各条战线的整顿,指导起草《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时,针对“文化大革命”中对经济和科技的破坏,就以“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论述为依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邓小平复出,立即提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说:“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1988年他在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谈话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其中的“第一”二字,进一步提高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是对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进生产力急速提高,推动社会巨大进步的事实的总结和概括。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代科技进步是生产力增长的第一位因素;现代科学技术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并起先导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的作用不断增强,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中的第一位的人力资源。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不仅是当今世界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的科学总结,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因为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而要发展生产力,就要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中国必须发展高科技,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在世界民族之林占一席之地,才能真正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因此,邓小平“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常言说,“时势造英雄”,意思是一个人的成长总要受到时代的影响,成功的人物总能够最先感觉到时代的需要,不仅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且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导和推动时代的潮流向前发展,这样,他就会成为成功人物,或因思想先进受人们尊敬,或因实践大有收获令人羡慕。小的成功可以“独善其身”,成功使自己受益;中的成功可以成就一个集体;大的成功可以惠及一方百姓,引导整个国家的趋势,并因之成为令世人瞩目的人物。汪海对科技的重视,并在企业实践科技发展生产力方面引导时代潮流,明显受到时代的影响。

汪海1974年作为青岛市橡胶公司工作组主要成员来到双星集团的前身——国营第九橡胶厂,1983年被任命为厂党委书记。上任伊始,他深感科技落后影响竞争力。橡胶九厂按计划生产的200万双解放鞋,上级主管部门不再收购。主管部门告诉汪海说:“这种样式陈旧的解放鞋,我们一双也不要,因为我们也发不出去了,还是你们自己想办法吧。”全厂职工的生计立刻面临严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汪海发动全厂职工历尽艰辛,遭冷遇、看白眼,靠着一张嘴、两条腿,靠着一颗心和满腔情,奔波了一年,硬是将积压的200万双鞋销售一空。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全国上下形成重视科技的舆论氛围让汪海耳濡目染,使他从思想上认识到作为一个企业家,要使企业发展不能不从思想上重视科技,用科技发展生产力,那么,这次被迫走市场道路的实践更使汪海认识到在现实中如果不利用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企业的生存都会面临困境。于是敢闯敢干的汪海很快便组建了新产品开发部,领导技术人员攻关,设计出新产品“双星牌”胶鞋。这是橡胶九厂第一次启用“双星”这个牌子。很多企业正是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之时,由于不能利用先进科技开发出新产品适应市场,旧产品用户不断萎缩,最终难逃破产的厄运。汪海不是这样,他很快认识到“黑色胶底,黄色鞋帮,两天不洗,奇臭无比”的传统产品黄胶鞋的弊端,向全厂宣布,三年后老产品全部退役,即到1986年上半年黄胶鞋一双也不准在总厂生产线上千。1985年年初,汪海到日本考察前,对美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制鞋技术进行了研究,打定两个主意:一是高起点,要引进真正属于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设备;二是要把外国的技术看个够,在今后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中,知道哪些确实必须引,哪些自己可以开发、自己研制超越。在日本,汪海看了七条生产线,看穿了“东洋镜”,了解了日本的长处,也发现了他们的缺点,最后没有引进日本的生产线,一方面是要收紧钱袋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了解日本的科技之后,在知己知彼之后增长了信心,相信能够制造出比日本更先进的无毒作业流水线。

老产品转移后,厂里迅速进行技术改造建成了年产800万双硫化鞋的运动鞋厂和年产1000万双硫化鞋的出口鞋厂,到了1986623日,最后一双解放鞋从生产线上撤下来,对老产品完成了彻底的更新换代。双星在国内首家成立了鞋业科研中心,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开发设计队伍,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等各方面向国际名牌看齐,为双星成为名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切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推动下,在举国上下迎来科学的春天之际,汪海最先感到了科学的春天的暖意。他作为一名企业家利用科技开发新产品完成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型,使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焕发青春,说明他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最初的基层实践者和验证者。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包括外国的科技,也说明汪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汪海在198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获“五一”劳动奖章,1988年作为首届优秀企业家的一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说明他当时已被认为是成功的典型,他已成为全国企业家学习的榜样,因此,汪海的成功意义已经超越双星集团本身,而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这种典型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典型意义就是他有效利用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发展企业,最先完成了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而使企业在改革大潮冲击下经受住了考验。相反,凡没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完成由计划到市场转型的国有企业,大多举步维艰,在改革浪潮中折戟沉沙。

很多人都认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但作为第一线的实践者如何让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第一生产力,不同的人会因不同理解而做法不同。理解的深刻与否,做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着科学技术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和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以至于是否能成为第一生产力。很多企业家嘴上整天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喊重视科技,但只是作为口号,好像鹦鹉学舌,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最多只是用来装点门面。这种人不会把心思用在开发科技提高生产力上,更不会花大力气,真心开发能转化为产品的科技。也许这种人官当上去了,但对企业有百害而无一利。很多企业家重视短期效益。虽然他们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但一想到科技开发需要时间和金钱投入,就不愿把精力和有限的人力、物力用在长期的科技开发上,而是尽量用于短平快的项目,报一种投机心理不断更换当时看来似乎可以赚钱的项目,结果企业没有自主开发的产品,什么都做不好、做不精,最后难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还有不少企业家确实重视科学技术,但由于方法不当,或者看不准市场的需要,或缺乏组织攻关的能力,研发出的产品与市场不对路,或者研发成果变不成产品,虽然动机很好,但最终还是没能把科学技术变为生产力,更不用说第一生产力了。即使重视科技的企业家,也有的人仅把科技看成有限的研发人员的任务,不能调动在第一线生产的广大职工的创新的积极性,影响企业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如果研发人员与生产脱节,到科技转化为产品的时候也会大打折扣。

汪海不是这样。他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理解是深刻的。关于科学技术他有很多名言,脍炙人口,一看便知不是来自书本的教条,而是一种从现实经验得出来的深切体会。汪海是有长远眼光的,他不只把目光盯着眼前利益,还着眼于长远的利益,利用新的科技开发名牌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靠根植于科技的、长盛不衰的名牌而立于不败之地。双星的研发与市场对路,因为每一种产品开发都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的。双星的研发也与生产密切挂钩,因为很多研发人员包括汪海本人都熟悉生产第一线。第一线的工人也都参与创新和发明,尽力提高鞋的质量,节省材料,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双星大科技=技术科技+管理科技+政工科技

汪海对于科技的认识的深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企业科技定位准确。汪海说,由于旧观念、旧思想、旧传统的影响,一些人对科技存在模糊的认识,认为科技只限于自然科学,把人造卫星、原子弹、飞机、火车及电脑这些尖端技术作为科技,认为国家级的科技才是真正的科技,企业这些微观组织里根本不存在科技。我们应该认识到,科技存在于各个层次,既有宏观的科技,也有微观的科技。国家级的科技代表国家的实力和民族的发展水平,国家级的科技不能说与我们无关,但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宏观上的科技只能使我们自豪,感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但对实体起到的作用和直观影响是有限的。对企业来讲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科技在同行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本企业的科技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如果中国的每一个经济实体科技水平在世界同行业领先,那么国家的经济实力是相当雄厚的,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就会空前提高。虽然科技是没有国界、没有阶级性的,但科技不能与市场脱钩,不能与经济脱钩,更不能与政治脱钩。长期以来,人们片面地认为企业内部没有科技,将企业的科技进步美其名日“小改小革、挖潜降耗”,这些思想观念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里汪海对企业科技的定位是准确的。在企业这些微观组织里科技不仅存在,而且十分重要,因为一个经济实体在同行业是否领先,决定着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的强大代表着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的强大又与国家的国际地位有关。而这样的企业科技又不是小改小革、挖潜降耗能够解决的。汪海把企业的科技提到了很高的位置。

其次是大科技的观念。汪海说,长期以来,人们对科技的概念与范畴存在很多不正确的认识,有的人认为科技是有文化的大学生的事情;有的人认为科技是领导人抓的,是国家的事情;有的人认为科技只限于工程师,与己无关;有的人认为自然科学是科技,社会科学不是科技。这些长期以来困扰大家的极端错误的认识,阻碍了科技进步的步伐,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汪海认为应该树立大科技的概念,在经济实体中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科技:就习惯意义上的技术而言,不管是工艺、配方、设备、原材料,还是医疗、基建,称为技术上的科技。就企业管理方法、手段,企业体制、机制调整转换而言,可以称为管理上的科技。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都存在科技进步,具体讲,生产组织、经营、质量、财务、人事、统计、教育、保卫等行业都包含科技进步。管理是无形的软科学,其作用不亚于科技进步,双星集团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与将技术科技与管理科技有机结合密切相关,每一次管理的突破、机制的转换,都带来双星生产力的大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创新,也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一门科技,可以称为政治工作的科技。汪海认为,在高科技年代,要在抓高科技的高科技上下工夫。所谓高科技的高科技,即是人的管理,是政工科技。所有高科技都要依靠人来掌握,抓好人的管理,是我们搞好高科技的前提,否则,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一切的投入都等于浪费。电脑是一种高科技,但抓不住搞高科技的人就是一种浪费。这种大科技思想概括为一个公式就是“双星大科技=技术科技+管理科技+政工科技”。

汪海认为,技术的科技和管理的科技必须有机结合,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前进。回顾双星的发展历史,什么时候技术科技和管理科技结合得好,双星就前进,无往而不胜。双星鞋厂能有今天的成绩.带动了双星集团的发展,就是管理与技术配合好的例证。单靠技术人员研究开发,没有行政领导的支持是很难成功的。厂长不理解工程师,工程师不理解厂长,就会造成恶果。管理和科技必须是一个结合的实体,双星过去的发展历程,证明了这个真理,今后跨世纪大发展也必须坚持科技与管理紧密结合这个原则,否则我们的事业不会前进。这里汪海强调技术人员的开发与领导的支持不可分开很有道理,没有领导的支持,科技人员研发不仅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很难成功,即使研发成功,如果得不到领导的理解,也很难转化为成果。科研人员的研究有可能为研究而研究,不仅无法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带来收益,而且还会造成劳民伤财的恶果。反过来厂长要理解工程师,认识科研人员研发的价值,对研发进行有效的指导,使之更适合市场的需要,看准的东西,不惜财力物力给予全面的支持,这样研发成果就会及时转化为产品,占领市场,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汪海认为技术科技和管理科技必须有机结合,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真知,这是双星的经验。

汪海认为,一个经济实体不会离开这三个方面的科技,要坚决克服一种不正确的观念,就是认为只有技术科技是科学技术,而管理科技、政工科技不是科学技术。不管哪个方面的改进突破,不管其影响是大是小,凡属创新的东西,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为市场认可的东西,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践检验有经济效益的东西,都属于科技的范畴。第二产业是这样,第三产业也是这样。第三产业上的科技容易为大家所忽视,人们对第三产业上的科技理解偏差更大。第三产业是直接服务于人的行业,科技的作用更直接、更明显,吃、住、行里面都有学问,学问就是科技;饭菜做得味道好受欢迎是科技;第三产业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是科技;我们的桑拿浴,自己创造了中医药物浴,吸引了很多客户,获得了市场认可,就是科技进步。制鞋的配套行业围绕母体行业服务,进行改革创新,在纸箱、印刷、模具各方面都要抓科技进步。

科学渗透于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现代生产力包括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准备性因素四类要素,科学属于渗透性因素。把科技应用于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中去,在组织、经营、管理、质量、财务、人事、统计、教育、保卫等行业渗透进科学的因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讲究科学,都可以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这一点也是双星的实践所证明的。

与大科技观念相关联的是,汪海认为,科技进步是全员性、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科技与每个人有关,和每个行业有关,人人都要关心科技,人人都要参与科技。对科技概念有了正确的认识,就可以跳出原来小圈子,明确在自己的岗位上应该怎样抓科技。能当领导人、当经理、当处长的毕竟是少数,并不是只有在这些位置上才有科技进步;不论你在哪个岗位上,都应该发挥在这个岗位上的作用,表现出自己应有的价值。对广大职工来讲,一个合理化的建议,一个好的点子,都是科技。在制鞋的某一个工艺上实现突破,在第三产业的某一个方面得到提高,就是本行业的原子弹。在科技方面有重大突破的,在小改小革方面取得了成绩的工厂、个人,都应该提出表扬,并召开科技推广专题会,将集团内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进行交流、推广和学习。但同时,汪海又认为,科技又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要有相互配合、积极合作的精神。科技进步不是靠哪一个人、哪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科技与相互理解不能分割,与相互配合不能分割,现代化大生产、专业化越分越细,更需要相互协作的精神。当一个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千万不能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不要忘了大家的帮助,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协作。越是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越是做出了成绩,越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做好传帮带的工作,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不要把掌握的技术当做私有财产,不要忘记自己的成果是怎样得来的。在双星历史上,凡思想保守,故步自封,把取得的成果当成自己的资本的人,都不可能有所作为。

三  市场是科技进步的动力

汪海对科技与市场、科技与名牌、科技与质量的关系认识也很独到。

在科技与市场关系上,汪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认识。

(1)科学技术的效果如何,最终的检验标准是市场。一项科技成果要检验它的价值,第一就是看有没有市场。一项成果在理论上再完善,但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就不存在经济效益,对企业而言就不是真正的科技进步。几十年来,技术与市场脱轨,造成科技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里不实用,我们必须改变科技与市场割裂的错误认识,科学技术只有与市场接轨,才是真正的科技。

(2)科学技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宝。有市场就必然有竞争,有竞争就要依靠科技,市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而科技进步又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各个企业研制的成果互相保密并申请专利,说明大家对科技这个法宝的重视。在市场竞争的关键时刻用上科技成果,可以超越对方,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比其他措施威力更大,效果更明显。例如皮帮CVO鞋黏合剂的研制成功和无露浆贴合技术的突破,使双星集团领先其他企业三年生产皮帮鞋,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假如没有这些技术的突破,就不会有双星今天的出口形势、出口市场和经济效益。进入市场以来,双星人在短短的时间内创出了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在双星名牌发展的第一阶段,科学技术进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科技成果的推广要获得市场的认可,需要付出艰苦的代价。旧观念、旧认识扼杀了很多科技成果,橡胶九厂的老一辈工程技术人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很多东西,但都不为当时的环境所接受,最终流于形式。新一代的科技人员要有所作为,就要学习老一辈工程师的优良传统,具备大无畏的精神,敢于付出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必须和市场接轨,什么时候和市场接轨,什么时候科技就进步。

(4)市场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最终动力。没有市场就没有科技进步。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橡胶九厂三十年一贯制生产黄胶鞋,老配方、老工艺、老技术几十年不变,那个时候不需要什么科技。进入市场以后,双星的技术、管理、政工发生深刻的变化,每个岗位上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骨干都奋勇拼搏,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原因就在于参与市场竞争,使企业有科技进步的动力。市场给科技发展带来动力,市场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而科技又反过来服务于市场。市场是科技进步的动力,科技是市场竞争的法宝。市场与科技只有相互促进,才会使企业从一个高峰过渡到另一个高峰。科技只有不断地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企业才能保持永恒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在市场上才能站稳脚跟。那些暂时领先的企业,如果放松了科技进步,就避免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后来居上的企业会超过它。越是市场经济,就越要大力发展科技,搞市场经济是为加快生产力的发展,而科技本身就是生产力。市场经济越发展,市场竞争越激烈,对科技的要求就越高。假如不与市场挂钩,缺乏压力,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科技就会停滞不前。

这里汪海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提出,科学技术的效果如何,最终的检验标准是市场,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可以说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开发存在的弊端。我们有那么多的科研项目,投入那么多的科研经费,科学家的科研论文汗牛充栋,有多少真正转化为产品走向市场?有多少能够带来效益?我们身边所用科技产品有多少是中国人发明的?科研与市场结合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方向,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企业就会有强大的科研支撑,中国的产品就会有巨大的进步。双星集团的经验也证明,科技是市场竞争力的法宝,只要科研和市场结合,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会大大提高。从这一点上说汪海的科技认识是有普遍意义的,无论付出多么辛苦的代价,我们都要把市场作为发展科技的最终推动力,大力发展与市场结合的科技。

四  科技+管理+名牌=竞争力

在科技与名牌的关系上,汪海认为,名牌是技术革新与管理革命共同提高且紧密结合的成果,名牌是高科技的高科技。汪海说,什么时候我们把科技摆在了首位,我们发展得就快;什么时候重视了科学,敢于探讨和实践,我们就会成功;什么时候管理科技与技术科技结合得好,我们就提高;什么时候只抓了技术上的科技而忽视了管理上的科技,就形不成生产力,管理跟不上,技术进步就等于零。

双星名牌是双星科技的总代表、总标志。双星进入市场后,在短时间内能够成为中国的和世界的名牌、名厂,这是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完成的,其中包括管人的科学,管物的科学,人生的科学,特别是管理上软科学的发展与创造。管人的九九管理法本身就是心理科学、行为科学的高度总结和深化。双星能够成为名牌,应该说它是双星科技的总代表、总标志。名牌能形成和发展得这么快,就是双星人全面理解科学、全面运用科学的体现,名牌是双星人运用科学的成功典范。

名牌和科技本身又是市场的产物,没有市场的发展就没有科技。不论市场还是战场,都有科技,流血牺牲的战场推动了科技发展,变幻莫测的商战也推动了科技发展。应该看到名牌是科技推动的结果,名牌是高科技的高科技,没有科技就没有名牌。科技和名牌既是市场的产物,又在市场上相辅相成,名牌要靠科技,科技又促进了名牌的发展,特别是名牌形成以后要保证名牌,使其有竞争力,就要靠科技;名牌要在市场上永远存在,唯一的手段和措施就是科技要领先。名牌在市场上竞争,靠科技;而名牌在市场上的成功,必然发展壮大经济实力,转化为效益。而经济和效益的发展,又可促进科技的发展。

总之,科技是创保名牌、发展名牌的最好措施,是市场竞争中永不衰退的手段。名牌在市场上要想永远不败,只有选择拼搏加科技。有了名牌这个金字招牌,再有技术与管理上的优势与之配套,就会战无不胜,所以说名牌+科技+管理=竞争立于不败之地。要让名牌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就要有紧迫感,就要对科技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加速壮大和发展科技,只有这样才能用科技保名牌,用名牌创效益。提高质量,提高效益,保证名牌,发展名牌,要靠科技,用科技来提高质量,提高效益,保证名牌;对科技不重视,则是名牌背后潜在的危险。

正因为双星集团重视科技,所以才不断开发出含金量高的名牌产品,在市场上保持长盛不衰。目前,中国的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名牌太少,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科技开发不够,我们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竞争中处于下风。双星是中国少数做出名牌的企业,而其中的重要经验就是重视科技,用科技创保名牌,这一点是值得很多中国企业学习的。

在质量与科技的关系上,汪海认为,质量与科技密不可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保证质量稳定、发展的根本。而质量又是企业的生命,是名牌的基础。

五  市场无止境科技无终点名牌无终身

双星的科技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追随模仿阶段,即双星科技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用了五年时间,从改造旧工艺、旧产品、旧设备、旧体制的“四旧”。开始,通过整顿提高、革新创造,使双星由濒临倒闭、管理不善的小厂逐步发展成现在的名厂、名企业。在工艺技术方面,通过狠抓以人为本的高科技的高科技,即政工科技,并使之与管理科技有机地结合,通过企业整顿,以现场管理为突破口,带动了各项工作的不断提高。通过加强对员工的企业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了双星人赶超行业排头兵的志气、士气和勇气,使工艺、技术在短时期内接近了全国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星产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原来以解放鞋为代表的单一产品发展并开发了透明底的123田径鞋及排球鞋,试制成功了冷粘鞋,这在当时同行业当中是绝无仅有的成果。通过追随、模仿、借鉴,拓宽了工程技术人员的思路,改变了原来一个配方三十年不变的保守观念,开始在工艺、设备、配方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这一切为今后产品的不断发展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是双星科技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是科技打基础的阶段。

第二是超越创新阶段,这个阶段用了七年时间。正是在这七年当中,确立了双星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头兵的地位。在政工科技上确立了自己的理论,即:名牌是最大的政治,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纲”;确立了双星要创名牌这个高科技的指导方针;确定了双星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管理科技上创造了一系列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管理方法,如“九九管理法”、“资金切块法”、“数字跟踪卡”等,并强化了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策奖罚及劳资待遇等一系列管理科技的配套。在技术科技上,由追随模仿转向了超越创新,使产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冷粘鞋与硫化鞋的相互渗透、互相借鉴,设计开发了“亚运蓝”鞋;通过借用冷粘鞋电脑纹的优质材料,并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冷粘鞋与硫化鞋相结合设计开发了时装鞋;通过引进先进的注射鞋设备,创造性地研究并捕捉了人们的心理,推出了老人健身鞋,同时又很好地运用了市场营销这门科学,进行了全方位的产品宣传促销,使新产品占领了市场,成为双星的拳头产品。正是技术科技、管理科技、政工科技三者结合,、使双星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同时,工程技术人员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完成了新老交替的过渡,使整个双星在科技发展中有了后备人才,为市场及行业竞争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在这一阶段,双星创出了一个名牌,培养了一支队伍,开发了一批国内的先进设备。双星产品由低档转向了中高档,由内销转向了外销,并形成了系列产品,企业由一个中型厂发展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制鞋集团,并确立了双星在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第三是高科技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双星已经进入了科技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高科技发展阶段。回顾第一、第二阶段双星走过的科技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双星总结出了大科技概念,即:双星大科技=技术科技+管理科技+政工科技。认识到了人的管理是高科技的高科技,人是兴厂之本。创造了双星的管理科技,并提出了“市场无止境,科技无终点,名牌无终身”、“双星名牌是双星科技的总标志”等一系列科技理论,为今后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明确了科技发展的方向。在高科技发展阶段,提出科技战略,认识到一个企业在市场上表现自身的价值、参与市场竞争,最大的实力和竞争力就是科技。以科技为先导推动各项工作同步前进是双星科技战略的中心,也是双星今后发展壮大的主线。注重人才培养和人才开发,达到科技战略和人才战略并轨运行;工作逐步规范化、网络化、系统化,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成果,走专业化、系列化、配套化的发展道路。

市场无止境,科技无终点,名牌无终身。现在双星集团是家大业大,双星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生产力,在更多领域开发出名牌占领市场,保持双星长盛不衰。可以肯定,双星还会在汪海的率领下在高科技的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因为汪海永远牢记着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名言。

    (撰稿:何德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