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理论创新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人是兴厂之本、管理以人为主

——论汪海的人本思想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这样阐述:“利用资源组成一家企业,若仅仅将资源按逻辑顺序汇集在一起,然后打开资本的开关,是不够的,需要的是资源的嬗变。然而这种变化是不可能来自于诸如资本、原料之类无生命的资源的,它需要管理。”但在所有的资源中,可以发生嬗变的只有人力资源,所以最重要的也就是对人的管理,或者说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蓬勃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跟生产资料相结合而构成的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核心要素。汪海紧紧把握住人这第一要素,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探索出具有双星特色的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之路。

一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进步的内容相当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人本思想。它强调人的价值,天地间人为贵。人本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子就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对人的自身力量的反思中,发现了人的价值,他的全部学说是围绕“人”展开的,早期儒学可称之为“人学”,而“人学”确立的基石就是“人本”观念。传统“人本思想”的核心首先就在于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即肯定人的地位、强调人格尊严、重视人的本性、彰显人的能力。“民本思想”是儒家“人本思想”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将“人本”发展为“民本”是孟子思想的重要内容。自孟子之后,“民本思想”便成了中国“人本思想”的主流。“民本”的“本”乃指客观的、必然的力量,即民心、民意。孟子不厌其烦地告诫当时的统治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本”,就是民心、民意,即“道”。显然,这个“本”或“道”,或“民心”、“民意”,是指历史过程中的外在于任何个人意志的一种客观的、必然的力量。就此而言,“民本思想”认识到了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客观决定力量之所在,“民”体现了历史必然性的存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深刻与独到之处。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把人的生存和发展视为社会存在的根本意义和基本准则,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可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执政理念。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则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并指出:“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就把以人为本提到了战略思想的高度,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他们所强调的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要求,无一不蕴涵着以人为本的真谛。

现代企业管理也需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是针对早期资本主义企业以资为本、以物为本管理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与以物(资)为本的管理不同。它要求企业以人为根本,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人作为管理的最高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把人和企业融合在一起,真正成为共同体。其主要内容是:在管理中依靠人、关心人、尊重人,并以人得以全面发展与成长作为目的;以员工为中心,根据员工的心理规律、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

以人为本,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和人对自身的认识的深化,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从古至今社会的发展都讲以人为本,重视加强对人的管理和对人的使用。

在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人是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如何使现代企业在管理工作中把管人、管物有机结合起来,是当今企业管理的一个永恒课题。  

抓住了以人为中心就抓住了管理的纲领,也就抓住了管理工作的核心,牵住了企业管理这个牛鼻子,这样企业管理工作才能得到全面提高。《资治通鉴》中刘邦有这样一句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者。”强调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人的特长,善于运用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二  “企”字去“人”则“止”

企业管理包括人和物两大方面的管理,而人的管理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才能使企业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能否从对物的管理逐步转移到对人的管理上来,是衡量企业家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志。

汪海说:“人是最复杂的,企业和社会一样,核心问题是人。管企业就是管人,‘企’字去‘人’则‘止’,所以,管人是‘高科技的高科技’。”他认为,人是兴厂之本,管理以人为主。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企业的广大职工,在管理中充分发掘人的积极因素,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企业,要有效地进行人本管理,改变以往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使每一名职工由单纯的被管状态向创造性工作的主动状态转变,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企业提高效率,实现持久健康的发展。

我国有许多企业,论设备条件、论厂房建筑并不算落后,却日益亏损。究其原因,就是违背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运行规律,忽视了人的作用,把人的管理摆在次要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位置。当提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时,却把“以人为本”理解成“以人为成本”,着眼点往往落在低工资、少福利、慢增长、少用人,也就是如何节约成本上。

事实证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依靠职工的智慧和才能去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才会使企业无往而不胜。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才是成功的关键。松下公司一向重视对人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用“松下精神”培养忠于企业的意识,提高员工的合作精神和集团意识。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松下公司首先是制造人的,同时也制造电器。”这说明了人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把人管理好了,自然其他方面的管理也就得到综合提高。

汪海认为,人的管理是最复杂的高层次管理。无论多么精良的设备、多么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一切都会大打折扣。他指出市场与管理是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统一,对企业管理要重视“以人为本。”

汪海解释说,管理中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对象是人和物,但对物的管理最终仍然体现为对人的管理;市场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产品的流通和固定的场所,但市场实质上是由人的群体构成的,人群构成消费群,消费群构成市场。所以,管理和市场的核心都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于是,汪海提出:“人是兴厂之本,管理要以人为主。”

为了管好人,汪海自1984年改革以来呕心沥血,苦苦探索,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双星“九九管理法”。汪海解释说:在人的管理上,双星人要达到三环、三轮、三原则。汪海用“三环”、“三轮”、“三原则”构成“管人”的经线。汪海用“三分”增活力(分级管理、分层承包、分开算账)、“三联”增实力(加工联产、销售联营、股份联合)、“三开发”增竞争力(人才开发、技术产品开发、市场开发)构成“管事”的纬线。经纬交织,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条理清晰的科学管理体系,做到了对人的科学管理。

“管理无句号”,汪海重视对人的管理。除了应用“九九管理法”,他还提倡在制度管理和权威管理的基础上用好道德管理。汪海说,再严密的制度,也有漏洞可钻;责任心再强的领导,也会有疏漏。管理的学问就在于,既要管又要理,要在“理”字上多做文章。要运用政治、制度、道理、感情、精神综合地进行人的管理。考虑到双星的员工队伍多是农民职工,为凝聚他们,汪海将佛教文化巧妙运用到对员工的管理中,明确提出“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教育员工自信、自律和爱业、敬业、乐业,使员工自觉将产品做好,拉近了企业和员工的距离。

汪海说,企业的发展在于人,企业要生产出优质产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关键也是人。他认为只有把人、物、资金、情报四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相互促进,凝聚人心,紧紧依靠员工,企业才能发挥其综合效能,才能兴旺发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走上强盛之路。

 不管黑猫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就要会合理用人、善于用人。企业应根据每个职工的个性差异扬长避短,知人善用,为各类人才创造发展空间,这样才能形成集体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人才资源的潜能。

汪海在双星集团总部、生产基地大门口、双星连锁店门口,放的都是一黑一白两只猫的雕塑,以此来强调他的“猫论”理念。“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说三道四,双星发展是硬道理。对双星人来说,干出效益就是好‘猫’。双星为每名员工创造了平等的机会,只要胜任、能干出成绩,农民工也可以当厂长!”

张盛莲是典型的农民合同工,在一次竞选中脱颖而出,被推选为双星鲁中公司制帮厂厂长。在以后的工作中,她勤奋敬业,非常珍惜自己的岗位。由她组织实施的“成本管理法”及“有效管理法”,一年即可为公司节能降耗上万元。在双星,像这样的农民合同工当上领导的为数不少。

汪海在用人观念上遵循了邓小平的“黑猫”理论,认为人人都是人才,并为员工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使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使每个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企业用人决不能‘任人唯亲’,而要‘任人唯贤’。”为发掘人才,用好人才,汪海实施“能者上,庸者下”,被人称之为“黑板干部”的用人机制。“不管什么工作,不管什么岗位,只要你能够干好本职工作,在每一件事上先做好,在每一个细节上先做好,处处都能体现出你的能力和水平,处处都能体现出你的才干和价值,这也是衡量大家是真有本事还是假有本事最好的‘试金石’。”

汪海率先在国有企业中打破“铁交椅”,在用人方面引入竞争机制,为人才搭建一个充分施展其才能的舞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国有企业都在按照国家统一计划模式选拔任用干部的时候,汪海以在职工中横行多年的“女皇”下岗为突破口,率先在企业内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将竞争机制引入人事改革,打破了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为有能力的人才开创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汪海在集团内宣布一条命令:双星的干部职工从今往后不再有界限,谁能耐大谁来坐“交椅”。而且这个“交椅”不再是铁的,而是活的,干得好可以留任,干不好就得由群众评议,厂里重新聘任。    

汪海独特的用人思想,为双星员工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使大量人才在双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并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

日本著名企业家岛中川三部曾自豪地说过:“我经营管理的最大本领就是把工作家庭化和娱乐化。”在《日本工业的秘密》一书中,作者总结日本企业高经济效益的原因时指出:“日本的企业仿佛就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娱乐场所。”日本企业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注重人情味和感情投入,给予员工家庭式的情感抚慰,这是日本企业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中的一种人性化管理。

所谓人性化管理,是在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提倡“人性化”。它尤其强调在管理中既要体现制度化,也要体现人情味,让管理不再是给人“冷酷无情”的感觉。人性化管理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渗透了“人性”的因素,将人视为管理的主体和核心,强调要了解人的特点,关注人的需要,开发人的潜能,从而使管理充满“人情味”和激励作用,更加容易被员工所接受。

汪海认为,对人的管理,不能只用一种办法或一把尺子。除了硬性规章制度的约束、道德管理的要求之外,还要有善意的说服教育,还要给他温暖,给他情感,做到“无情的纪律,有情的领导”。

“我在管理上是很严。谁违反了双星的法规,只要让我知道,我就要罚,亲儿子也不放过。当然,个人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让我知道了,我就会关心、帮助人家。管人中,纪律和情是相对的,只有关爱人家,他才能理解你的严。管理高级动物不能简单化,如果简单化,这么一个集团早晚要失败。”199973日,汪海在接受美国某传媒公司库恩博士的独家专访时这样说。

“企业管理人,首先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关心人、理解人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这种能理解他人的人也是最伟大的人。”汪海主张在企业中要注重实施人情味的管理,“一个缺乏人情味的企业,人与人之间会变得冷漠和没有感情,人会失去激情和创造性。无情的纪律、有情的领导,严而有度、严而有情。”为了照顾好职工的生活,双星规定了三个“特别假”,一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全公司放半天假;二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放半天假;三是每年夏天运动鞋生产、销售淡季,给大家发一些补助,放几天旅游假或探亲假。更富有情趣的是,双星还有一个已经坚持了十多年的“三个一”制度,即每一位职工过生日,企业给该职工放一天假,赠送一个有“双星”图案的生日蛋糕,该职工为企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1986年冬,双星为了抢速度,筹建出口鞋分厂,工人昼夜不停地工作。当汪海出现在工地时,发现有的工人有些慌张,对他躲躲闪闪。后来汪海才知道,有的工人为了御寒,偷着喝了点酒,违反了厂里工作时间禁止喝酒的规章制度。看着在凛冽寒风中顽强作业的几十号工人,汪海转过身厉声对党办主任说:“还愣着干吗?你去给我买酒去!”又派人将厂里的后勤处长找来,把已经下班的炊事员叫来,马上给连夜突击奋战的工人们做热汤热饭。工人们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事后,一位工人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厂长这酒和饭,不仅温暖了俺们工人的身,也温暖了俺们的心呀!”在汪海的指示下,后勤部门每天夜间给工人送御寒的酒和饭,还特意给每个工人发了一件棉背心,使工人15天的设备安装任务,只用了9天就圆满完工。

汪海成功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注重在制度基础上体现人情味,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形成了“双星人齐心协力促发展”的火热局面。

 事业要发展,人才早培养

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人才作为一项最重要的资源,在企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不断培育员工成长和进步,关系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

汪海认为人才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事业要发展,人才早培养,不培养人才,没有一定数量、一定素质和知识水准的人才,事业就不可能发展。并且在经过一个历史时期以后,人才的素质、水平不提高就会跟不上发展,事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倒退。”

“树百年品牌,建百年老店,首先就要抓好百年教育,抓好百年管理,这是双星集团总体的发展战略。”汪海说:“抓不好百年教育,做不到百年管理,就无法提高综合水平。就搞不好市场经营工作。通过教育培训,在名牌发展高级阶段培养塑造一支‘讲正义、树正气、作风硬朗、素质过硬、业务水平极强,的经营骨干队伍。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经营工作才能够搞好,将双星打造成中国综合性制造加工业特大集团的宏伟目标才能够实现。”

汪海爱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并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和目的。汪海认为,人才培养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投资,通过教育、培训,不仅可以使员工的自觉性、创造性得到提高,而且可以增加企业的效益,使企业获益,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员工个人的能力、素质和发展前途,使员工终身受益。汪海对人才的培养真正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

“把企业打造成新型的‘学习型组织’,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汪海一方面通过聘请国外专家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派员工赴国外考察学习等,来加大与国际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号召员工积极参加培训、加强相互学习,让他们把实践中好的经验在学习中总结出来,把实践中缺乏的理论在培训中弥补回来。

为了打好双星名牌大发展的人才基础、思想基础和素质基础,建立一支适应双星名牌大发展要求的骨干队伍,汪海不惜下大力气进行全面、详细的部署,务求使全员上下通过培训达到“补课、挂钩、重点、创新、提高”这五个目的。

双星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时时抓人才的培养。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黄解放鞋堆积如山、卖不出去的时候,汪海就开始筹备对人才的培养,强化生产计划,强化推销力度。在1984年、1985年,双星组织了共产主义学习班,由汪海亲自授课,对管理人员进行轮训,培养了一大批干部,现在很多中层乃至集团领导都是当时的学员。假如没有当年的共产主义学习班,双星可能就不会是现在的局面,事业可能成功,但不会如此蓬勃壮大,实际上共产主义轮训班为双星前十年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汪海通过举办培训班、职工大学等途径来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他们的基础文化知识和技术理论水平。他反复讲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使双星上下树立了人人都学习,人人都发展,员工与企业共生共兴,共同赢取市场竞争的胜利,共同创造双星企业的繁荣。

 没有职工参与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

企业民主管理,是职工依照国家法律规定,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对企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其他事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1.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构筑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平台

职代会制度是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

汪海说:“没有全体职工参与的企业管理,只能是空中楼阁,只能是纸上谈兵。”双星在汪海的提议下,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员会,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并让职工代表常年轮流脱产参与和监督企业管理。在大多数企业将职工代表视为“摆设”的今天,双星集团却三十年如一日请职工代表“当家做主”,赢得了职工的普遍称赞,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以来,双星集团广大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8131条,采纳落实3427条,共实现小改小革2393项,创效益3350万元,挖掘出了蕴藏在员工中的巨大能量。

为切实保证职代会充分履行职责,双星把职代会作为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主要途径。为了强化职代会的职责和权限,双星把职工代表大会纳入制度管理,并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征求职工意见,使每一项重大决策都有可靠的群众基础。同时,集团要求各基层单位开好民主生活会,做好民主评议,实施市场化竞争上岗制,主要厂长、技术人员上岗要答辩,职工代表采用无记名方式对其进行民主测评,以此决定干部的任免和奖惩。

双星轮胎公司就曾发生“员工免车间主任”的事情。该公司炼胶厂二车间的几位职工代表联名反映要求罢免他们的“上级”,原因是该“上级”担任车间负责人以来,车间管理水平整体下滑,产量质量不如其他车间好,员工工资收入总是上不去。经过公司调查,发现员工反映的情况属实。于是按照员工的意愿,立即进行了竞选,选出了新的车间主任。员工高兴地说:“以前都是当官的处理咱,现在有了职工代表,咱员工的腰杆也直了,当官的干不好,我们也能‘罢免’当官的了。”

为调动职工直接参加班组的民主管理,双星还从体制和机制上为职工当家做主提供条件,推行了“市场化承包管理”,不仅大大调动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还使员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管理。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双星领导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接受职工群众的评判和监督,真正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减少和避免失误,从而大大推进了双星持续、快速、高效的发展。

2.深化厂务公开制度,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健康发展

双星集团通过广播、《双星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把职工所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拿出来公开,真心实意地接受员工的监督,听取员工的心声,接受员工评议。

在推行厂务公开中,民管会首先把对中层领导干部的考勤作为第一炮来打,第一天就查出六名干部迟到早退,另外四名干部擅自离开岗位不知去向。民管会将考勤情况张榜公布,并对违纪的干部进行了通报批评。汪海强调,双星集团在公开问题上,要做到“三不怕”:不怕向职工亮丑;不怕职工说了算;不怕职工提尖锐意见。

实行民主管理是推动企业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双星集团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行以职代会、厂务公开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不仅能够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工人真正的当家做主,而且还能充分调动、保护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双星协调、快速、稳定的发展。

 人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灵魂

企业文化理论发源于日本,形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搞好、搞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实践与创新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经营理念、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企业文化一词可理解为,一个企业组织成员或者一种区划下的人群在精神气质方面的集体性特征,这种特征使之与其他组织或人群区别开来。

汪海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又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广大职工的文化素质,有助于各种人才的成长、企业管理观念上的更新和企业形象的树立。他提出:“人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灵魂”、“文化管理是最顶尖的管理”,创造出了独具双星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  

汪海说,只有让员工认同、接受双星独特的思想文化,将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融汇在自己的头脑中,他才能领悟其中的精髓,才会在工作中自觉去实践、贯彻其中的思想,最终成为日常工作的习惯行为,形成双星人的独特气质。

汪海狠抓“以人为本”的管理,创造性地提出“文化管人管灵魂”。他强调:“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下大力气抓员工素质形象的塑造,不断开展对员工有关党的优良传统、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员工“艰苦创业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顾全大局的精神、雷厉风行的精神、从严治厂的精神”的教育。同时,还利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爱岗位、爱双星、爱行业”的集体主义精神,“人在双星自豪,干在双星光荣”的荣辱观、价值观等系列教育活动,使职工无论思想观念、思想觉悟,还是生产经营积极性、主人翁责任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近几年,双星大力实施资本运营战略,连续兼并多家企业,如四川成都红旗橡胶厂、张家口五环制鞋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通达鞋业公司、贵州永力橡胶厂等濒临亏损或已亏损企业。在双星文化的熏陶下,这些企业都获得了新的生机。被兼并的企业,人还是那些人,设备还是那些设备,却因为有了双星文化理念,其人员素质和精神面貌、产品质量产生了飞跃。

双星通过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企业职工的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大大强化了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营造了浓厚的双星企业文化氛围,推动了双星的蓬勃发展。

八  只有把人放在第一位,企业才会有更大发展

“人本”思想是汪海企业管理思想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从他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到人才培养机制、用人机制的建立,再到员工民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无一不包括其独特的“以人为本”理念。正如他自己所说:“人是兴厂之本,管理以人为主。只有把人放在第一位,企业才会有更大发展。”

汪海的人本思想具有自己的特色。首先,他改变传统企业管理中把人作为成本的观念,重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大力培养人才、尊重人才,给人才以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其次,他充分认识到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使员工在物质与精神上都感受到企业的人性关怀,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活力与创新思维;再次,在企业内部实施民主管理,成立民管会,深化厂务公开制度,听取职工群众的心声,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评议,极大地提高了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最后,重视企业文化的培养和日常经营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对员工进行党的优良传统、民族传统文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等一系列的教育,培养了职工的认同感、整体意识和进取意识。

汪海“人是兴厂之本,管理以人为主”的人本思想.是双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它将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相结合,重视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营造出入和企业和谐发展的氛围,极大地增强了职工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形成了独具双星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

    (撰稿:张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