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三十年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作者序·我与汪海

 

200311月中旬,北方已寒冬料峭,白雪皑皑,地处南国的杭州西湖仍然阳光明媚,气候宜人。

这一天,本来是平常的日子,可由于汪海等十位企业界风云人物的到来,给西湖的美景增添了新的看点。十位昔日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相聚西湖岸边,这是他们历经15年沉浮之后第一次集体大聚会。

他们执手相望,人还是原来的人,不同的是少了一点激昂,多了一份沧桑;他们含泪相问,少了一点豪气,多了几许悲壮。回首1988年,20位企业家英姿勃勃汇聚中南海时,阵容齐整、意气风发,十几年时光过去, 20位企业家中,病的病,退的退,死的死,逃的逃,抓的抓……来参加本次聚会的只有十个人,而一直留在国企并且至今仍然担任企业领导者的却只有汪海一人。

在中国的企业界,像汪海这样老资格的企业家可谓少之又少,作为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的一员,今天仍然活跃在国有企业领导的舞台上。只有汪海一人,为什么他能够始终屹立潮头呢?这正是我为何要研究汪海,探寻汪海如何成功之路的缘由。

汪海以张扬的个性,红红火火的心态,不服输的精神,把双星从单一的制鞋企业发展成集鞋业、轮胎、机械、服装、热电等五大支柱产业以及包括绣品、印刷三产配套在内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他的成功为中国改革开放平添了浓重的一笔,他的成功为当代管理者提供了异常丰富多彩的管理真经。

有人说,汪海执掌双星30年,这期间多少企业家倒台了,多少企业易主了,可他仍然“稳坐钓鱼台”,他是福星高照的企业家;也有人说,汪海是百战百胜的市场将军,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成功的后面,历经了多少百折不挠甚至于暗杀;也有人夸赞汪海,是一个在中国土地上不多见的长寿总裁,但很少有人知道,一个人在一个领导岗位上工作30年不被打下台,会有多难,多苦……

汪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家?

这让我想起与汪海相识时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那是十余年前的一个夏日。我第一次到双星集团采访,见到了颇有争议的“市场将军”汪海,并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站在双星总部的大门口,有种异样的感觉,为什么说是异样的感觉呢?因为大抵中国的工厂、机关和商店大门口,无不以吉祥物如石狮子、麒麟把门,而双星的门口却用两只猫!不仅如此,这猫还挺怪的,左边一只是正在抓老鼠的黑猫,右边一只是漂亮的、不抓老鼠的白猫。两只猫儿神态各异,一只表情专注,一只体态优雅。塑像底座上镌刻着这样两句话:“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说三道四,双星发展是硬道理”。

我采访过大企业无数,可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装扮”厂门口的;我采访过老板也无数,但像汪海这般能出此怪招,以奇妙的理论治理企业的亦不多见。因为双星的“黑猫白猫”论,绝不亚于哈佛商学院案例中的“鲶鱼效应”。

走进“双星”崂山度假村,抬眼的一瞬,便是那几幢独立成景的漂亮小楼便 映入眼帘,它们或依山而建,或顺坡而生,有的顶白身蓝,有的身黄顶红,错落中,建筑美与色彩美交相辉映,让人感叹设计者独到的创意与审美。

仔细环视这些建筑,每一幢建筑风格和用色都独具匠心——说不好它是属于哪一个国家的建筑;既有传统的中国式建筑风格,又有西洋建筑的元素,还涵盖了企业文化元素,无疑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能设计出如此优美的建筑,这位设计者一定是位设计大师。

“小楼都是汪总裁亲自设计的。”司机的话让我吃惊,汪海居然在建筑方面有如此高的造诣?

   “所以人家都说我们总裁是山东怪杰,崂山奇人。”

虽未与汪海谋面,但我已经隐约感受到他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智慧。他用“干好产品质量是最大的行善积德”来管理职工,又以“不孝敬父母,不具备善良之心的人,就不是双星的好职工”来激励职工,他深谙商家之道,明白最适合自己的企业的管理之道才是最好的管理,故其招数之怪,怪得几乎难以想象;思维之奇,奇得让人拍案称绝。

汪海是怎样的一个怪杰?奇人?

双星副总生锡顺给我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1992年双星到美国召开新闻发布会,一位美国记者问汪海,大家都称你是中国鞋王,你现在穿的皮鞋是双星鞋?

汪海先是一怔,然后哈哈大笑说:“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个宣传双星的机会。我也知道在公共场合脱鞋是不文明不礼貌的,但是,如果我不回答这位记者的问题同样是不礼貌的。”说着,汪海将脚上的皮鞋脱下来高高地举了起来,指着鞋上的商标说:“DOUBLESTAR,双星”。顿时,闪光灯亮成一片。

第二天,纽约的一些报纸刊登了汪海举鞋子的照片。有一位记者风趣地写道:在我的记忆里,只有两个人敢在美国人面前脱鞋子,一个是前苏联的首脑赫鲁晓夫,当年他在联合国脱下鞋子敲桌子,显示超级大国的威风。第二个就是来自中国的鞋王汪海,他是微笑着脱下鞋子向美国市场进军的。

正是这个故事打动了我,让我迫切想见到这位能在美国扬眉吐气的“市场将军”。

在一间会客厅里,我与汪总终于见面了。满身弥漫着山东大汉味道的汪海,身高体阔,笑声朗朗,一顶标志性的红色帽子下是质朴而亲切的笑脸,除了那对特有的酒窝外,便是一双充满睿智的、总是笑眯眯的眼睛。

“作家当中有我许多朋友,几年前我在北京特地召开了个作家们的座谈会,王蒙、刘心武、张洁、蒋子龙、陈荒煤、冯牧等人都参加了,当时我就说,企业要为文化服务,为作家们服务,而作家们也应该为企业多写出好作品,为企业服好务,才算是双蠃。作家们开始还不大明白,企业家与作家联手,对企业、作家、社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一个企业家只会挣钱,就是个低级企业家;而一个即会挣钱又懂文化的企业家才是伟大的企业家,才有希望把他的企业带到世界大舞台上争名次。所以我率先搞了个‘走向世界双星文学奖’,为的就是企业与作家们珠联璧合,共同为民服务,因为作家是一颗星,企业是一颗星,合起来就是灿烂的双星呀。”

汪海的谈话水平在企业家中是一流的,他会在几分钟之内就把你的思维与视线都集中到他身上,因为他的谈话充满机智与思辨色彩,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阵阵慷慨激昂的述说,一句句汪式语录……让你听得着迷,感到痛快。

就这样,我们聊起了文化,聊起了企业的经营之道;他无愧于“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的称号,当许多人还不知道文化与企业“联姻”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汪海已是胜果初尝了。

他说:“今天咱们谈得很投机,也让我对作家有了新的认识。你是‘作协’的,我是‘做鞋’的,只要‘作协’和‘做鞋’的能够“协”到一块,准能双赢呀……”

那晚,汪海兴致极高。也就是那晚,他盛邀我为双星写书。

当时我没有承诺他什么,说心里话,因为在中国,每天都有几十家企业倒下去,虽然也会有几十家近百家的企业诞生。汪海在总裁的位子能坐多久?双星会不会成为流星?这是我暗自担心的问题,也是所有中国企业家都面临的一个难题。

正是因了这样的想法,我跟踪了双星10年,采访了汪海10年,这10年间,最让我感动的,不是汪海的官位坐得有多稳,双星规模有多大,汪海的身价有多高,而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品牌的精神和不屈不挠地带领双星人走向世界的民族气概。

于是,我拿起了笔,为这位30年不倒的山东怪杰,崂山奇人,记录下他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