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改革大潮的先行者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一个党委书记的职责


—记橡胶九厂党委书记汪海做人的工作的几件事

郑明宜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青岛橡胶九厂党委书记汪海重视做人的工作。最近,我们访问了他。

让工人多休息20分钟

汪海同志是198311月任橡胶九厂党委书记的。一上任,他就抓住了工人群众反映最大的问题来解决。这个厂的成型车间,三十多年来一直沿用着包括吃饭在内的8小时20分钟的工作制度。上早班规定540分进厂,工人就得在早上4点钟起床,赶第一班汽车,上中班规定晚上1020分离厂,路远的工人回到家也近十一二点了。特别是有小孩的女工,每天早上急匆匆地赶车上班,遇上寒冷天气,困难更大,有的经常因为赶不上早车迟到。汪海同志把这件事先在领导层中提出来,建议把8小时20分钟工作制度改为8小时工作制。然后他又找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和工人征求意见,大家都十分支持。这年12月,这个车间实行了新工作制,当月全车间工作效率就提高了10%。今年1月,厂里又为工人配备了上早班的大客车,更为工人提供了方便。现在,这个车间的工作效率又提高了20%

为知识分子敞开入党的大门

这个厂有六十多名具有大专学历的知识分子,其中有不少同志有入党的要求,有的在三十多年前就写过申请书。汪海同志深深感到,吸收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入党,是加强党对“四化”的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的迫切需要,因此,他找政工干部了解情况,找知识分子谈心,在党员大会上讲发展优秀知识分子入党的重要意义,批判“左”的思想,力排影响知识分子入党的阻力。厂里有位年近六十岁的知识分子,是工作中的骨干,因家属在海外,家庭出身又是地主,本人虽然热爱党,但没有勇气提出入党申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汪海同志和他亲切交谈,使他有了勇气,积极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要求。不久,这位老知识分子和其他三名技术人员被所在的党支部吸收入了党。这些知识分子的入党在全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很短的时间里,又有二十多名知识分子交了入党申请书。

不重关系重人才

在改革中,这个厂通过机构调整,在重要岗位上起用了一部分知识分子,又从工人中选拔了一批干部,从服务部门招聘了一部分工人。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用旧眼光揣度书记的选择,说什么:“×××和他关系不错,这回能上去。”“×××反对过他。这次上不去。”结果,大出人们的意料,不管是反对过他的,还是关系一般的,只要有才有识,汪海同志一视同仁,向厂长推荐重用。厂政工部门新来的两位小青年,是汪海同志在厂举办青工轮训班和“振兴中华读书演讲会”上发现的,被提拔到科室工作。厂里成立服务公司,决定从部分工人中招聘服务员,消息一传开,不少人来找汪海同志要求照顾,但他坚持按考试结果择优录用。四车间有位考试成绩优良的女工被录用后,感动地说:“像我这样没‘门’没‘窗’的人能到这里工作,真是做梦也没想到。”

遇到矛盾不回避

汪海同志在做人的工作中,也遇到过不少矛盾,听到过不少闲言碎语,但他从未打过“退堂鼓”,总是按原则办事。一次,要从一个办公楼上腾出部分办公房间,厂领导动员后,大部分同志行动积极,但也有个别同志思想不通,拖着不搬。汪海同志向这个同志讲明道理后,限他三天之内腾出房子,这位干部回去就搬出了大楼。今年年初,在全厂3%的调资工作中,汪海同志根据平日了解的情况,曾向厂长推荐了一份有关几个应调资的人员名单。不久他就收到了进行指责的匿名信,说什么给一个“捣蛋的”调工资是不对的。原来这里所说的“捣蛋的”,是指一位车间主任说的。他在8年前,曾因在厂外参与了一起民事纠纷,受到行政警告处分,但后来他在生产中表现一直很好。从1981年到1984年连续被提升为班长、车间副主任和主任,入了团,入了党,工作干得很出色。汪海同志收到匿名信后,让职能部门征求车间群众和职工代表的意见,并在有关会议上反复陈述自己的观点,得到干部和群众的支持,给这位同志调了资。

采访结束时,汪海同志笑着说:“党委书记的职责,就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过去我做得还不够,今后要更好地去做。”

 

 

(原载198535日《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