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改革大潮的先行者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他让中国鞋扬眉吐气

 全国首届优秀企业家汪海:

他让中国鞋扬眉吐气

李锦

 

一个人的知名度,是和他在历史转折时期的作用分不开的。汪海如今闻名遐迩,不仅是因为他领导着中国最大制鞋企业——青岛双星集团,享有中国“鞋王”的盛誉;更因为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中,他常在全国同行业做出第一个举动而引人注目。

1983年,第一个走出计划经济单一流通渠道的束缚,实行自营自销;

1983年,第一个把农村承包责任制引进中国大型企业;

1984年,第一个搬掉干部“铁交椅”,开始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1984年底,第一个在中国内地举行企业产品新闻发布会;

1987年,第一个改革机构,把销售队伍逐渐扩大至100倍,把计划科隶属于销售公司;

1988年,第一个争取到经营出口权;

1992年,带领“鞋文化”表演队赴德,第一个把中国企业文化推向欧洲市场。

汪海是典型的山东大汉,一米八的个头儿,膀大腰圆,性格刚烈而豪爽,声朗朗笑也朗朗。这位出生在微山湖畔的穷家孩子,当小学校长克扣学生伙食费时,他半夜划船横渡微山湖到县政府告了一状,赶走了这个校长。因为这敢作敢为的脾气,有人称他为“梁山泊第一百零九条好汉”。

80年代中期,汪海一年有二百多天跑市场,历经风餐露宿.饱尝世态炎凉,有时下雪天,躲在人家屋檐下,有时候找不到地方住,就一个人席地而躺,挨到天亮。“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不能让企业受饥饿”。正是抱着这种想法,他逢县必停,逢集必进,逢外厂鞋必购,逢本厂鞋必询。在广州大街上发现一位姑娘的鞋很漂亮,汪海想看个明白,眼盯着人家脚紧紧追赶着,看一个彪形大汉紧迫不舍,吓得姑娘要跑,汪海忙解释说自己是鞋厂厂长,姑娘这才松了口气。就是这样,双星运动鞋、旅游鞋、霹雳舞鞋、老年健身鞋一个个出现了。

汪海把每一次全国鞋帽展销会当做战场,他常亲率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到市场“会战”。烟台会战、武汉会战、郑州会战。在柳州全国鞋帽订货会上,双星第一次订货量居全国之首。柳州会战后,双星不仅向游击战告别,也很快由阵地战向大战役转移,形成“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战略。在北京、武汉、兰州、深圳、徐州等地设立18个销售公司,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1986623日下午530分是汪海难以忘记的时刻,他领着双星人敲锣打鼓地把生产线上最后一双解放鞋送进展品室,当30年一贯制的解放鞋交给历史的时刻,双星人也从僵死的计划经济桎梏中获得彻底解放。35个系列、3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花色的双星鞋奔涌而出,属于双星人自己的自销市场、原材料市场、信息市场与劳力市场体系也建立起来了。

一次,在北京开会。汪海在西单商场发现一双双星霹雳舞鞋底部有一颗钉子没拔掉,他打了张欠条,把鞋放入包中。回到公司,他没进办公室,一下子把车开到橡塑鞋厂。当着数百人的面,让厂长穿,厂长“哎哟”叫了一声;再叫车间主任穿,车间主任脚套进去,眉头皱了一下,不敢吱声;汪海又叫值班主任穿,值班主任不敢动身,全场静得能听见喘气声。汪海发火了:“有钉子的鞋上柜台,让我们的上帝穿,这不是砸双星的牌子吗?”厂长、车间主任、质检员和工人都要求扣发自己的奖金。就此,双星展开一场全面质量管理的大讨论。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双星产品胶料半成品百分之百合格,成品鞋制造百分之百合格。美国一家大鞋厂的总裁参观双星后,连声赞叹:在这里工作的,是我见到的世界上最好的制鞋人。双星人终于结束了中国鞋长期挂别人商标出口的局面,双星已在美国、德国、加拿大、中国香港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闪烁。

汪海仍在奋斗,执著地实现着自己的志愿:“东半球一颗星,西半球一颗星,双星最终踏遍全球!”

 

 

 

(原载1993122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