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改革大潮的先行者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思想汪海

雷咸盛 

汪海小传

汪海,山东省青岛市双星集团总裁。

作为国有大型企业负责人,汪海一直坚持实践着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并率先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全过程。他还第一个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佛教、道教文化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创造了具有双星特色的管理模式。在他的带领下,青岛双星集团由一个亏损企业迅速成为拥有130条制鞋生产线、年产鞋超过5000万双的当今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制鞋企业。其产品100多个品种,5000多个花色,是全球少有的同时具备热硫化鞋、注射鞋、冷粘鞋、布鞋、皮鞋、专业运动鞋等六大鞋生产工艺技术的制鞋企业。

在汪海的领导下,双星集团已在北京、武汉、深圳、济南等国内大中城市设立了40多个经营公司、1600多家连锁店,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名,并在美国、香港、俄罗斯、波兰、中东地区设立了9个对外经营公司,先后与100多家外商建立了长期贸易关系,产品销往近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雄居全国同行业榜首。汪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中国鞋王。

汪海1941年出生在山东微山湖畔的一个小村庄里。1965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越,当了一名普通军官。

而立之年,汪海奉命调入青岛橡胶九厂任政治部主任。期间,因坚持为被打成“反革命”的原厂长彻底平反,悖逆上级意见寸步不让,被发配到农村劳动,直到“四人帮”垮台,才获赦回。1978年任党委副书记兼政治处主任,1983年出任党委书记,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优秀企业家,汪海为世界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3年,他的名字赫然列于《世界五千名伟人》一书中。1995年,又被美国“名人传记协会”推举为“世界风云人物”。在中国,他是继邓小平之后被美国“名人传记协会”举荐为“世界风云人物”的第二个人,也是中国企业界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家。

1988年至1997年,汪海连续当选“中国鞋业协会”理事长,并获得了众多荣誉。

打开“鞋王”的光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总在思想着的汪海。他的市场哲学、管理哲学、人生哲学,无一不放射着独特的思辨光彩。“鞋王汪海”已被千百万人所熟悉,而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思想汪海”——如果没有“思想汪海”,也就没有“鞋王汪海”。

在中国提起“双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顽皮无知的稚童,也能流利地说出那句“穿上双星鞋,潇洒走世界”的广告语来。

这是世界鞋业王国的“巨无霸”:它已向全球销售了12亿双鞋;它拥有员工3万余名;它拥有130多个经济实体;它拥有资产21亿元……而汪海——“双星”的老板,也伴随着12亿双“双星”鞋的足迹名扬四海。

初次相见,汪海就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山东大汉,虎背熊腰,壮实而又刚毅。一双睿智的眼睛让人看去感到心正、机智;他那纵论笑谈、出口成章、从容不迫的神态,更给人一种万事成竹在胸的感觉。

汪海爱鞋,几近痴迷。在他的办公桌上,有个“万国鞋业博览会”。那些从英、美、法、意、澳、加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回来的,用铜塑、泥塑、椰壳、木头、石头、陶瓷、有机玻璃等各种材料制作的工艺鞋,大到8寸,小到几厘米,玲珑剔透,琳琅满目,就连笔筒、电话机也专门做成了鞋的形状。汪海坦言:“每天除了睡觉,我终日想鞋,鞋是我的生命。”

汪海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在这代企业家中,马胜利、褚时健、步鑫生……已纷纷落马,汪海缘何会长盛不衰?这次见面以及在随后几天的参观采访中,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双星”能有今天,离不开汪海;汪海能有“双星”,离不开他的思想。

 

“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

——汪海的市场哲学

 

一切企业家的成功,均立足于他脚下的市场,而许多中国企业家往往在成功后忘掉了这一点。汪海让人激赏的,正是他永远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衣食父母是谁。他明白,没有市场占有率就没有“鞋王汪海”,更没有“鞋的王国”——双星。请看闪烁着独特市场哲学光彩的“汪海语录”:

市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

市场是衡量企业的最好天平;

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

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那样坚持市场导向,像学习最高指示那样学习“上帝”的意见,像接待国家领导人那样接待重要客户;

全员转向市场,人人参与竞争;

闯市场要有胆量;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不能被动等市场,而要主动造市场;

没有市场便没有今日的“双星”;

琳琅满目的市场就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市场上夺钱就是战场夺权,市场中的企业家应是战场上的将军;

创出名牌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企业争辉;

创名牌就是最好的爱国,就是市场经济最大的政治;

用户是上帝,市场夺金牌;

盯住全世界50多亿人的脚,闯遍全国闯世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不能靠天,也不能靠地,只有靠自己,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汪海谁也不认,只认市场!他的思维和举止全都围着市场转。这恐怕是新的企业体制建立起来前,企业谋求发展时唯一可用的武器。

 

“只有没管好的企业,没有管不好的企业。”

 

——汪海的管理哲学

 

听说汪海有一句狂言,是当着化工部部长顾秀莲说的。顾部长问他厂里的工人学不学文件,汪海说:“他们不学,他们学我的文件;我的文件就是‘汪海语录’。”把自己独到的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经营艺术、经营之道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就是“鞋王”汪海的管理方式。

 

那么,汪海的管理思想又有哪些呢?再看激荡着豪情壮志的“汪海语录”:

只有没管好的企业,没有管不好的企业;

两眼盯在市场上,功夫下在管理上;

有情的领导,无情的纪律;

全员从严、领导从严、严而公正、严而有度、严而有情、严教结合;

人是兴厂之本,管理以人为主;

等待别人给饭吃,不如自己找饭吃;

人在双星自豪,干在双星光荣。

在黄岛开发区的一家双星鞋厂里,坐落着一尊小山似的大弥勒佛,其对联为:拿自己当骨干,自我感觉良好。这就是汪海要求的“双星”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而“双星”管理人员的培养方法呢?那就是“自己给自己出题目,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还有:“双星”管理家庭化——爱厂如爱家,理厂如理家;“双星”管理军事化——市场如战场,竞争如战争;“双星”企业发展目标——创国际名牌,当世界名厂,做双星名人。

在双星美食厅的小餐巾上,赫然印着:“跟着‘双星’干,到处都管饭;跟着‘双星’走,到处都有酒。”进餐者能不为这样贴心的话而动容动心吗?

“双星”总部院子里有尊弥勒佛,许多人表示异议。汪海则认为,现在的工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的农民工涌人工厂,你给他讲大道理未必管用,他们听不懂管理学上的各种理论,也听不进报刊上的一些行话套话,但像“干出最好的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积德行善”这种道理却浅显易懂。

汪海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主线,将做鞋与积德行善、敬业报国等传统的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独特的企业管理之路。

 

“有人就穿鞋,关键在工作。

 

——汪海喷涌的思想之泉

 

“鞋王汪海”的信条是:“客观地想,科学地创,认真地做,务实地干,愉快地过,潇洒地活。”有人看不起制鞋行业,这影响了干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汪海知道后,说了句:“有人就穿鞋,关键在工作。”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谁听了都会激起豪情。听说,韩国某大型鞋厂的老板,还专门把这句话制成标语,张贴在自己的办公室墙上。

我们在青岛采访期间,正值“双星”连连召开中层干部会议,讨论集团下一步发展规划。从汪海的讲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不断爆发出的新的思想火花:

——市场不等人。市场竞争分两步,工厂厂长和开发人员首先要打好“前半场”:投放什么新品种——市场的位置——消费者层次——选择什么原材料——确定什么价位;还要打好“后半场”:鞋的名称——性能、特点和优势——单品种或系列品种的广告宣传。

——争市场要“五变”:帮面花色不断变;大底花色经常变;随天气气候变;随市场变化变颜色;随市场需求变名称。

——“双星”的成功就在于不断地进行调整,念好了“调”字经。十几年前,“双星”从青岛市区调整到郊区。5年前,“双星”又从市郊调整到沂蒙山区。现在“双星”要离开山东,走向全国,开创“双星”跨世纪发展的新天地。

——离开山东,走向全国的大调整战略确定后,战术上要走卫星城市包围大城市的道路,即利用“双星”大建快建连锁店的优势,先攻占大城市的卫星城市,选准目标,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双星”产品卖到哪里,“双星”的宣传就做到哪里,使全国的宣传形成网络。

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冒出新的思想火花,也许这就是汪海不同于中国其他第一代企业家、至今仍然活跃在市场上并且能够称王称霸的关键原因。

我们在双星,处处都能感受到汪海的个人魅力和威信。他的思想已变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变成职工的思想——我们称之为“双星文化”。这种文化可以让成千上万的双星人按照汪海的信念,团结一致地拼搏在市场上,为中国民族工业树起一杆大旗。

集体“哗变”

1983年冬,汪海刚就任青岛橡胶九厂党委书记不久,商业部门忽然拒绝收购该厂生产的胶鞋。而作为一家国营重点胶鞋生产企业,他们的产品一直由国家包销。现在,200多万双“解放鞋”堆积如山,而生产线上仍然在按计划生产。账面上已分文不剩,两千多名员工该怎么办?

一个无星无月、滴水成冰的冬夜,汪海带着人背着鞋偷偷地溜出了厂门。他们不得不采取“秘密行动”,因为有明文规定不许私自销售产品,此举须得避开商业部门驻厂人员的耳目。

这一年,全厂职工一齐出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硬是把厂里的积压产品销售一空。由此,汪海开始懂得了一条真理:企业的唯一出路在于市场。

德国绝活

德国杜塞尔多夫市第124届国际鞋业博览会。双星集团是中国唯一一家参展企业。面对1400多家制鞋厂商和老世界名牌产品的挑战,“双星”怎样打开局面呢?

鞋业博览会开幕那天早晨,来自世界各国的鞋商们一到博览会门口就见到一个奇观:四个大门,每个门口都站着两位漂亮的中国小姐,身着旗袍,脚穿高跟鞋,斜挂标有“中国双星”的英文绶带。她们如花似玉,笑迎嘉宾,把一份份宣传单递到各国朋友的手中。在“双星”展厅,搭起了一个小舞台,东方情调的古典音乐绕梁悦耳,6位气质高雅的中国小姐款款而行,向人们展示脚上的各种鞋:

华夏民族远古穿的树皮鞋;

古代仕女穿的锦缎绣花鞋;

现代村姑们穿的女便鞋。

“啊,太美了!太美了!”老外们全都倾倒了。

鞋文化表演的间歇时间,是“双星”幸运抽奖活动。汪海说:“外国人并不缺这点奖品,但是他们很讲究幸运,抽到奖就会高高兴兴去观看我们的展品。”果然,前来抽奖的人将柜台围得水泄不通,真可以说人山人海,许多电视台的记者也扛着摄像机前后左右地奔忙。

纽约脱鞋

19929月,汪海在纽约嘉华银行召开新闻发布会。

就在新闻发布会接近尾声的时候,纽约《美东时报》记者突然发问:

“汪海先生,你脚上穿的是双星鞋吗?”

只见汪海不慌不忙,弯腰脱下鞋后举在手上说:“看到鞋底上的双星商

标了吧?不仅我一年四季穿双星鞋,就连我的员工也都不到外边买鞋,他

们也穿双星鞋。我们要脚踏‘双星’,走遍世界。”

一时间,镁光灯频频闪烁……

 

第二天,汪海面露微笑,手举一只漂亮的“双星”皮鞋的大幅照片刊登在当地众多的报纸杂志上。其中有一家报纸还配有醒目评论:“共产党人在美国公众面前脱鞋的只有两位。一位是苏联首脑赫鲁晓夫在联合国脱鞋砸桌子,以显示他超级大国的威力。第二个就是这位中国鞋王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敢用自己的产品向美国挑战,这才是真正的厉害!”

百变“双星”

汪海刚刚在厂里提出“双星”这个品牌名称时,他的解释是:“一颗星是物质文明,一颗星是精神文明。”

平日里在市场上碰到消费者颇感兴趣地问“你们这个双星是啥意思”的时候,汪海总是张口就来:

“一个星是老寿星的意思,另一个星还是老寿星的意思。”他这样答,那提问者一定是个老年人。

要是碰到年轻伴侣提此问题,他的回答又变了:“一颗星是牛郎星,一颗星是织女星。”应该说,汪海对“双星”的释义极富中国特色。那么,该如何向外国人解释“双星”的含义呢?

1988年年底,汪海率队飞往美国参加一个国际鞋业博览会。当众多的观众看到多达数十种样式新颖、做工考究、颜色漂亮的“双星”鞋时,纷纷流露惊讶之色。其中的一个意大利鞋商指着“双星”忽然问道:“一个圆圈两颗星,什么意思?”

这次问得汪海一愣,但他闪电般地排除了“两个文明”的“中国特色”,又是张口就来:

“圆圈就是地球,两颗星的意思是说东半球一颗星,西半球一颗星。现在,我们东半球这颗星已经很亮了,你们西半球这颗星也就要亮起来了。

我们的‘双星’,最终将踏遍全球!”

OK!OK!”当那位意大利鞋商和展台前的所有观众听完翻译的话后,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本刊姊妹刊《环球体育》的记者问汪海:“如果碰到球迷,又该如何解释‘双星’呢?”

汪海答日:“男子一颗星,女子一颗星。”

 

鞋王“下海”

当“双星”在国内外市场上连连告捷的时候,汪海突然出语惊人:“我预感到青岛这个地方不能再继续做鞋了,再做下去,双星就得完蛋……”他说:“双星要想发展壮大,只有寻求新的突破口。如果双星还呆在寸土寸金的市区黄金地段做鞋子,即使做得再好,也远不如发展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更有前途。中国的‘鞋业大王’,为什么不能做中国的‘房地产大王’、‘金融大王’呢?”

汪海一步跨入更广阔的大商海,他把这个突破口选在了第三产业,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二产促三产,三产带二产,二产三产共同构筑“大双星”的框架。把双星的生产基地外移,位于城区海边的200亩老基地全部搞第三产业。

如今走进双星集团的大本营,已全然不见鞋厂的旧貌,第三产业搞得红红火火:别具风格的古希腊城堡、秦代的长城、江南的山水、伊斯兰的建筑、乐山大佛、新时代的娱乐场等多种风格不可思议地组合成“双星城”,已经成为青岛市又一新景点;建有宾馆、旅行社、卡拉OK厅、美食城、房地产开发公司、广告公司等经济实体的“双星商业一条街”,人称“小香港”;“双星大吃街”整天人流不断;规划建设11座各32层高、集工商贸于一体的楼群,其中以“双星海富楼”命名的两座已经拔地而起……三产与二产正在成为“双星”战车上滚滚向前的两个轮子。

西进沂蒙

让出市区的“双星”,除了把一部分制鞋企业安置在青岛市的郊外,主力军却上了山——到沂蒙山安营扎寨。

1992年,汪海考察韩国制鞋业。令人吃惊的是拥有120条生产线、号称“世界最大”的那家制鞋公司正大规模地裁员,这引起了汪海的震惊和沉思:“双星不能再固守在沿海城市,必须向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地方转移。”汪海经过缜密的思考果断做出了决策。

19927月,原来设在沂源县的山东裕华机器厂搬迁到日照市,留下了600亩厂区,6万平方米的建筑,县里迫切希望有实力的企业前来投资设厂。

这一想法与正在准备实施“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战略的汪海的思路一拍即合,为此汪海曾6次带队考察沂蒙山,结果,双方达成协议,双星来沂源建设制鞋生产基地——青岛双星集团鲁中公司。

开业第一年,鲁中公司实现产值7000万元,利税300万元;次年,该公司又实现产值1.3亿元,利税1000多万元,不仅成为整个集团公司中最大的制鞋基地,而且一举坐上了沂源县工业企业第三把交椅。

 

(原载《环球市场》199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