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改革大潮的先行者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中国企业 要用好民族文化

 双星集团总裁汪海:中国企业要用好民族文化

程继隆

双星集团原是一个仅能生产黄胶鞋的濒临倒闭的制鞋企业,在总裁汪海的带领下,从80年代初进入市场以来,企业迅猛发展,在创出鞋业名牌后,又通过文化、品牌和资本运作,成功涉足轮胎、机械、热电行业,形成包括“鞋、服装、轮胎、机械、热电”五大支柱产业在内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资产总额从20世纪80年代初不足千万元,增长到44亿元。双星在国内外品牌激烈的角逐中,各项指标保持年均30%的增长速度,品牌价值已飙升至100亿元,在国有制鞋企业纷纷倒闭的情况下,双星却一枝独秀,被誉为“双星现象”。

双星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特色,引起了政界、理论界、企业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传统的企业文化,讲求以伦理为本位,强调社会需求和集体利益,讲求道德诚信,崇尚美德。透过双星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双星多元化和品牌运作中起到了最有效的管理作用。

作为一个国企总裁,汪海认为,真正的企业家不是具体地管,而是用理念、文化来管。近几年,双星积极实施资本和品牌运营战略,连续兼并了许多亏损企业,但对大多数生产厂的管理,双星只派几名主要的管理人员过去,兼并之后的这些厂却在短期内全部扭亏为盈。

弘扬爱国传统争创民族品牌

名牌是振兴民族经济、激励民族自强精神的强大支柱。为此,汪海提出要弘扬爱国精神,创出中国人自己的名牌,提出“创名牌就是最大的爱国”,“创名牌是市场经济中最大的政治”,使双星人找到了政治工作的落脚点,明确了奋斗目标。

1992年,双星第一次在纽约召开记者招待会,汪海“脱鞋打广告”,宣布双星在世界鞋圈达到了规模一流、管理一流、品质一流;双星第一次在世界鞋业博览会上进行东方鞋文化表演,展示中国鞋类文明史的精粹,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现了中国企业的风采。

综观世界制鞋业名牌形成的历程,耐克创牌子用了30年,阿迪达斯用了70多年。双星从1984年到2002年,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创造出了双星名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汪海在双星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名牌意识和名牌战略,是双星名牌创立的关键所在。

运用华夏精粹倡导道德管理

生长在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的汪海,深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最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的一种文化。传统的文化中提倡的道德、觉悟、敬业,很适合现代企业管理。为此,汪海大胆汲取“儒、道、佛”的精髓,用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提出了以“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等独具双星特色的管理新概念,以此教育员工自信、自强、自律、爱业、敬业、乐业。

随着双星事业的不断壮大,员工队伍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部分一线员工都是来自农村的青年,向他们灌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往往不容易接受。双星改变教育方式,用最朴实的“行善积德”来启发员工的良知和本性,引导员工强化质量意识,使员工从思想深处感到自己手中的活不仅连着市场,连着企业的效益,连着每一名消费者,更连着自己的品德。为此,双星产品质量合格率由过去的86%达到了99.99%,达到了名牌产品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这种运用传统文化教育员工、加强管理的方式方法,可说是双星人探索出的新途径,它不仅将企业和员工的距离拉近了,将市场和企业拉近了,也使政治工作更为生动活泼。1995年,在新加坡举行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企业”研讨会上,汪海在世界管理论坛上提出了将“道德管理”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观点,引起了世界管理专家的关注。1995年,汪海被美国名人传记协会和国际名人研究会,推荐为继邓小平之后中国第二位世界“风云人物”。

妙用“孝文化”培育企业文化

中国是个崇尚仁义的国度,自古就讲究“忠孝”。汪海认为:“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仍旧是社会安定、中兴盛世、和谐繁荣的重要内容。一个人只有首先爱及父母,才可能友善于他人,才能爱工作,爱国家;一个人只有心存孝心,才能自守有度,整个社会才和谐太平。”

双星不断激发员工对企业的感恩之情,努力打造“名牌员工”,在职工中开展“争当孝星,做企业和家长放心的员工”活动,请优秀职工的家长到双星做客,使职工自觉树立起尊老爱老的人文精神,培育企业成员的道德情感。沂蒙山老区的百姓感慨最深的是,不仅仅是因为双星让他们脱了贫,给他们带来了富裕生活,而是自从双星到来,山里的娃娃们到双星鞋厂当了工人,一个个像变了个人,变得知道尊老爱幼不再打架斗殴了,村规民约管不了的偷盗现象也不见了,生活变得祥和有序了。

汪海说,职业道德说到底是个权责观的问题。你只有履行了职责,职业权利的获得才名正言顺。所以,汪海在向双星员工灌输职业道德理念时,没有一句空洞的说教。他说:“企业是什么?是我们大家的衣食父母;企业不仅给了我们衣食之用,还给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干、成就一番事业的用武之地。那么,我们该怎样来报答企业的养育之恩呢?”

利用“时中思想”打造管理特色

管理特色既是静态优势,又是动态优势,是企业综合竞争力。所谓管理,就是要“管得合理”。要管得合理,就要讲究合时宜。我国传统“君子时中”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作为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工业,双星积极利用“时中思想”,打造管理特色。正如汪海所言,企业发展靠的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合理的、科学的、恰当的管理是推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经”与“权”的运用。“经”是指企业管理制度的规章、制度、原则:“权”是指企业管理中随机应变的管理技巧。前者体现管理的原则性,在管理活动中,坚持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事制宜是矛盾的统一。

双星20年来的成功发展,首要的一点是不断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包括企业的战略制度、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的审批制度等等,它更多地体现为生产力运用的过程。双星有严明的纪律,有严格的落实。而该集团更重要的是不断地创新和灵活运用。如当新人厂职工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第一次是告诉法规制度,第二次是警告,第三次才是按制度严格考核。又比如企业改制,在制度上也体现出灵活性:“包”、“租”、“股”、“借”、“卖”,多种形式并存,充分运用了内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律”与“和”的实践。企业要保持稳定发展,企业精神就显得尤其重要。双星各单位经常举办各种谈心会、民主生活会,领导骨干结合工作情况查找自身差距,并主动制定改进措施。“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是双星人在市场商战中自己培养自己,强化市场意识,增强双星精神的有效办法。“做双星高级人、做市场能人、做新时期的双星新人、做代表双星形象的好人”是双星人的自律意识;“和”是群体和谐,是整体优势。

“威”与”情”的发挥。“威”是企业管理者的一种权威,表现为企业组织的“刚性”;“威”也是企业“社会政治”的象征。但是,企业又是一个大家庭,家庭里的“情”也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儒学中“情”是一种“仁爱”思想,主要包括爱人之心、怜悯之心、宽恕之心。

在汪海看来,东方的情感模式是人类经济社会珍贵的财富,它能极大地增强群体的凝聚力,这种群体作用远大于个体相加所产生的作用。从80年代中期起,汪海就致力于创新这种管理模式,提出了“人是兴厂之本,管理以人为主”的双星管理思想。

孟子日:“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在双星,你可处处感受到汪海的人格魅力和威信。双星员工把汪总裁看做自己的“家长”,最崇拜的是汪总裁,讲得最多的也是汪总裁。汪海是双星最好的形象代言人。在双星各生产单位和大的形象店内都挂有汪总裁的大幅照片。汪海认为,必要的“个人崇拜”是应该的。一个企业领导,没有个人魅力和威信,员工离心离德,这样的企业就不会形成凝聚力。但一个领导一定要树立正气,领导骨干自觉带头树新形象,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关心、理解员工。

“纵”与“横”的协调。纵向管理即高层、中层、基层管理。横向管理即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科技、生产、营销、财务管理等。纵向管理其实质是“威”与“情”的和谐,横向管理是企业内部矛盾的调和,多种经营要素的优化组合。“横”也包括横向比较,与国内国际同类企业比较。汪海认为,市场是永远无止境的,双星虽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还只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所以,要正确地估价自己,要横向比较,看到自身的差距。汪海认为,双星的使命应该是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世界名牌论英雄。双星一直咬着耐克、阿迪达斯这些国外品牌,从各个方面下力气与他们竞争。“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明天不创新,后天就淘汰”等新的市场理论观点,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市场意识,促进企业不断创新上台阶。

用“和为贵”思想创造和谐环境

在我国传统中,特别注重“仁”与“礼”的统一,反对搞片面性和走极端。

现代企业生产分工精细,任何产品的制造都通过许多环节,经由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双星受儒家思想的启发,强调“人和”,认为企业的成功非“人和”不能取胜。双星在进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时,打破原有职工之间竞争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引入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实行了“黑板干部”,哪位领导干不好,名字就随时被擦掉。在发挥竞争作用的同时,同样加强协作,提倡互助和谐精神,处理好员工间竞争与协作的关系。

在培养人才上,双星不拘一格。汪海依据邓小平的经济论述,提出“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说三道四,双星发展是硬道理。”在双星比赛的是真本事,会不会捉“老鼠”市场上见。同时,双星下属140多个成员单位,内部不仅要有竞争意识,更要有合作意识,对集团要有大局意识。员工做到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互相合作、顾全大局,时时处处为企业着想,树立了团结一致,配合协调的新形象。跨人新世纪,汪海更提出了“领导、员工和工程技术人员三者结合,共同协作,人人参与,全员创新”的创新理论,使员工认识到创新仅靠少数人是不够的,人人动脑筋、想办法,形成创新的合力,才有市场竞争中不可阻挡的强势。

协调职工与管理者的关系。管理者在同职工的关系上,贯彻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思想,关心职工工作生活,搞好劳保福利,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汪海认为,“优良的品质来自优秀的职工,善待员工是办企业最起码的要求”,每个领导和管理人员都要以“无情的纪律,有情的领导”这句管理格言严格要求自己,实现科学管理,对待员工体现一个“爱”字,关心员工疾苦,想尽办法让双星员工富裕起来。在吸收合并新企业时,双星坚持换脑不换人,换岗不减人,让员工靠勤劳致富走上小康路。

早在80年代初,汪海就提出“用好钱是企业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做出成绩的员工奖房子、彩电、奥迪轿车。在生产一线用奖励机制调动了员工积极性。现在,双星每月、每季、每年都对岗位明星、创新能手、营销明星进行表彰、奖励,使双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4万多名员工团结一致拼搏在市场上。

协调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市场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要不断适应。为从源头上把握产品质量,双星提出“名牌产品要有名牌配套,名牌产品要用名牌原材料”,专门帮助上游供应商进行培训、指导。双星的配套厂成为双星的“核心工厂”。汪海说,2003年是橡胶行业历史上最艰难的一年,原材料价格上涨一倍多,而产品价格却不能上涨。双星采用加快创新挖潜的办法,创独特的工艺流程来提高工艺效益,成本管理到位,考核细到一个螺丝垫,为消化不利因素、创造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提高双星社会美誉度和社会形象,双星不忘国家、不忘社会、不忘贫困地区,在企业发展壮大并取得丰硕经济效益的同时,又积极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双星集团的“到贫困地区,到西部去”的战略获得了巨大成功,双星积极开展“买走双星产品,带回千缕温馨”活动,开展“五一”给劳模送鞋、“七一”向建国前的老党员赠鞋、“八一”向现役军人赠鞋、“教师节双星大献礼”等各种亲情促销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双星始终热心参与各种文化活动,1998年,双星为青岛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价值100万元的双星产品,支持文化体育教育事业。1999年双星集团举办了大型的“双星山会”,送文化下乡。90年代初“马家军”正处于低谷,双星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只要能振兴中华体育,我甘当马家军的后勤部长”,不仅向马家军赠送双星运动装备,在资金上也倾力支持。2001年,双星鼎力赞助九运会山东体育代表团。2002年双星向山东省运会青岛体育代表团赞助了40万元的比赛服、运动鞋。2003年双星赞助五城会青岛体育代表团40万元体育运动装备。为改善体育场馆设施,同时宣传企业,双星出资200万元冠名青岛体育馆。双星集团还成立了双星羽毛球俱乐部、双星篮球队,每次比赛,双星鞋、双星服装齐亮相。

倡导“均无贫”实现“双文明”

我国古代就提倡“天下为公”,体现了华夏民族对共同富裕的向往。“均无贫”分配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根源。双星早在80年代初就把“兴利”作为双星精神写了进去。1999年,双星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在全国100个城市建1000个连锁店,解决10000名下岗职工就业问题;1995年双星招收200名退伍兵的目标,受到社会高度评价。随着社会发展,双星人又提出了要“靠勤劳、靠智慧、靠拼搏先富起来”、“企业要壮大,牌子要发展,双星员工要能够买得起车子、买得起房子”,对原国有的双星经营公司、连锁店实行卖断改制,实现“民有民营”,使社会上很多生活困难的人,靠经营双星走上富裕之路,使众多双星人走上企业制造百万富翁流水线。将精神和物质平衡好、运用好,突破了长久以来政治工作不敢言钱的禁区,使双星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是企业家品格精神的反映。应该说,汪海的“双星市场理论”是双星企业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的宝贵财富。双星形成的一系列市场理论、市场政治、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等,是双星进入市场20年来的结晶,是双星人的宝贵财富。正是因为有了深邃的思想,优秀的文化,双星管理模式才在市场商战中独树一帜,长盛不衰。

 

(原载《企业研究》200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