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篇 汪海擎双星
民族文化的养育是我们懂得,做军人要想铁道游击队员那样,为民族,为人民不惜生命去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国家利益;做学问要像孔子,孟子一样,孜孜不倦,做有思想的人。现在做企业家这两个方面同要重要。
——汪海
“一百零九将”的诞生
风光如画的微山湖,自古以来就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在风烟滚滚的战争年代,汪海出生在微山湖畔的小四段村,他是听着古老的传说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长大的。
早在殷商时期,纣王的兄弟微子启是个忠臣。纣王昏庸无道,微子启多次劝谏无效,怀揣一腔壮志出走。微子启死后葬在这里的一个山坡上,人们便称这座山叫微子山。随着地壳运动形成湖泊之后,又给这里取名叫“微山湖”,一直延用到现在。
微山湖,承载着英雄无数。西汉时期,湖区曾是汉高祖刘邦起事的地方;宋朝时,著名的梁山好汉就聚义在微山湖畔,威震浩浩荡荡八百里水泊;明朝时,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抢掠财物,杀害百姓,当时人们把那些海盗叫做“倭寇”。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也诞生在这块土地,明世宗时倭寇猖獗,他们在哪里骚扰百姓,戚家军就打到哪里,直到把他们赶出中国沿海;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铁道游击队、运河支队、微山湖大队等抗日武装浴血杀敌的好战场。浩然正气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铸就了微山湖之魂。
1941年10月,汪海出生的小四段村,是一个饱经战乱和忧患的村落。汪海的父亲叫汪永源,母亲叫汪王氏,他在八个孩子当中排行老七,是男孩当中最小的。父母对汪海的教育是自由放任,哥哥姐姐们凡事都宠着他,所以,汪海从小就养成了不受约束、喜欢自行其是的性格,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汪海日后的行事方式。
儿时的汪海特别喜欢听故事,经常在吃过晚饭后随父亲到离家不远的大槐树下听人讲书。正是从那里,汪海了解到贪官的可耻及清官的刚正,了解到包公的黑白分明、以正压邪,了解到岳飞的忠贞报国、浩然正气。
在所有的故事当中,汪海最喜欢听的是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杀富济贫、不畏强暴、替天行道的故事。汪海从内心崇拜这些英雄,在他的鼓动下,全村的“光腚娃”聚在一起,效仿梁山好汉的做法,在湖边的高丘上设了“聚义厅”。可当时全村的孩子加在一起也没有一百零八人,只聚了二十八员“将”,尽管如此,每人仍冠以“将”名;而汪海作为“发起者”,自然而然被“众将”推举为首领“晁盖”。中国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大,五岁看老”。汪海的品行、人格、志向、斗志,在他的儿童时代已经初见端倪。
1948年,微山湖一带建立起了人民政权,汪海的家乡小四段村也有了自己的民兵组织,二哥是民兵队长,父亲是村长。一向好胜的汪海也不甘落后,学着邻村的样子组建了“儿童团”。从那以后,汪海便由过去的“光腚晁盖”变成了“儿童团长”,成天领着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查路条,而且还跟着大人们喊口号,到地主家去检查,参加土改和批斗地主的大会。
一个深秋的夜晚,一阵马蹄声把汪海从睡梦中惊醒,爬起来一看,家门口站着十几个当兵的,父亲告诉汪海这是大哥回来了。当时大哥才二十出头,已经是解放军的团参谋长了。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前,部队驻扎到微山湖西岸,离家近了,大哥特意赶回来看看父母双亲。
听母亲讲,大哥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猪打短工,因为受不了地主的欺辱,再加上风雪天放丢了几头猪,索性丢掉猪鞭,连家也没回就逃出了微山湖,参加了八路军。
汪海仰着小脸看着大哥,只见大哥腰挎驳壳枪,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高头战马上,身后跟着十几个战士,那气概,那威风,让汪海心里羡慕极了。汪海绕着那匹枣红色的战马转了三圈,一会儿用小手拍拍马肚子,一会儿用小手摸摸马屁股,心里那个喜欢呀。他跑到大哥面前,天真地向大哥说:“哥,我也要当兵,要骑大马,当英雄!”大哥哈哈大笑着说道:“你这么小谁要你呀。”随手从警卫员手里拿过一把长枪:“来,比比,你有枪高吗?等你长大了再说吧。”汪海急了:“那,那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呀?”一句话把大伙都逗笑了,可汪海却急得哭了起来,警卫员赶紧把满脸是泪的汪海抱上枣红马,带着他绕着村子跑了一圈,小汪海这才破涕为笑。
大哥只呆了一天就走了,留给汪海的记忆却是永久的。他觉得自己这个儿童团长比大哥的威武劲差远了,从那一时刻起他连做梦都想着当兵,心里还总是念叨着:到了部队,我一定能当个将军!
1949年初春,随着淮海战役的结束,小四段村成立了初级小学。校舍就是村公所的一间旧房,汪海背上书包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学了。
开学第一天,汪海的启蒙老师甄先生这样教育他们:“你们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现在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有了知识,自己就强大了,别人才不敢欺负你”,这里所说的“自己”,当然也包括国家、民族的含义。从那时起,汪海就暗下决心,立誓要长大成材,做“修房盖楼”的栋梁,为国家的强大做贡献。
汪海的同学全是儿时的“光腚娃”,在他们眼中,除了校长兼老师的甄先生是个“天”外,汪海在他们心目中仍处在首领“晁盖”的位置。因为都是“儿童团”出身,所以大伙儿在课堂上都坐得笔直,课堂纪律也是井然有序。教书的甄先生除了教他们识字算数,经常给他们讲爱国的道理。
汪海至今还记得甄先生这样论述民族精神的:“一个人,如果身强力壮,别人就不敢欺负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也是这样。如果国家强大了,民族富强了,别的国家也就不敢欺负你了;而日本鬼子之所以敢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不够强大,我们的民族不够富强,这就叫做‘弱肉强食’。”先生的一席话使汪海感触很深,这也是汪海有生以来第一次接受正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从那时起,汪海明白了“弱肉强食”的道理,并懂得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繁荣富强,才不会遭受凌辱”的真谛。从此,汪海课余时间学摔跤,练打拳,整天舞刀弄枪,他说,甄先生说了,没有好身体,没有本事,就没法保家卫国。
让汪海一辈子铭记在心并且对他日后成为业界领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甄先生反复教导他们的一段话:“《左传》里说: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这是什么意思?也许你们现在还太小不能理解,但你们一定要牢记在心,立德就是讲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做人,就要做好人,什么是好人?梁山好汉们,他们仗义疏财、忠孝双全,拥有仁慈、厚爱、谦恭、诚信的高尚人格,他们就是好人;做事,要像铁道游击队员们一样,为民族,为人民不惜生命去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学问,要像孔子、孟子一样,孜孜不倦,做有思想的人。你们将来要成为国家栋梁,民族英雄,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做起。”
立德、立功、立言,犹如三粒种子在汪海小小的心底里深深扎了根。
写血书参军
1950年,汪海年满10岁,已经是很懂事的大孩子了。那一年朝鲜半岛爆发内战,美国公然入侵朝鲜。
面对国内外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向世界宣称:“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中国人民既不受帝国主义的利诱,也不怕帝国主义的威胁!”
周恩来总理严正警告美国政府:“中国人民绝不容许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
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
美国认为新中国刚刚建立,战争创伤尚未恢复,不可能出兵援朝与美国作战。但是,中国政府应朝鲜人民政府的请求,迅速组建了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元帅的率领下毅然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在朝鲜半岛,展开了一场正义之战。
当时,不时地从战场上传来黄继光、邱少云等烈士的英雄壮举,这些英雄人
物常常萦绕在汪海的脑海里,激励着他。汪海常常对自己说:快快长大呀!
汪海没有赶上这场让中国在世界面前扬眉吐气的抗美援朝战争。当美国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请求马上在停战协定书上签字,并由衷地说出“美国在一个没有打胜的停战书上签字,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时,汪海刚满13岁。那一年,汪海离开了生养他的微山湖畔,离开了朝夕相处的伙伴们,到青岛橡胶技工学校(青岛化工学院的前身)读书。3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后,汪海被分配到青岛橡胶六厂工作。
1960年,国家的形势很紧张,不仅处在经济调整时期,而且还是全国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的开始,当时农村已是满目疮痍,需要大批有志青年修建家园,再加上蒋介石又蠢蠢欲动地要反攻大陆,这一系列因素都促使人民军队要从城市补充一批新鲜“血液”。那年,青岛市的征兵工作是从夏季开始的,机关、工厂、学校的年轻人纷纷响应,征兵工作在全市上下搞得热火朝天。
汪海听到征兵的消息,兴奋得几天几夜都没有睡好,十多年前大哥骑着枣红马,挎着驳壳枪的样子再次浮现在他的眼前。那时,由于自己年龄太小,不能跟随大哥去当兵,现在十几年过去,自己已是血气方刚的青年,任何人都没有理由阻拦他从军报国了。
汪海第一个报了名。
汪海焦急地等待了两天之后,一向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书记突然找汪海谈话,内容很简单,工业战线同样需要像他这样的革新能手、技术标兵,经厂党委研究决定,对他的入伍申请不予考虑。听完书记的“宣布”后,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汪海犹如晴天霹雳,简直不敢相信书记的话是真的。他一时冲动地说道:“应征入伍、保卫祖国是我的权利和义务,厂里凭什么干涉?人一生就这么一次机遇,无论如何我都要当兵。”汪海说完,拔腿就走。
从车间出来,汪海直接来到了大哥家,本想请大哥出面给厂领导“递个话”,同意自己这并不过分的请求,但大哥却说:“当年我参加八路军的时候,有谁给我讲过情?你现在长大了,能不能了却你儿时的梦想就看你自己的决心。你在工厂干得不错,如果能到部队里锻炼几年,当然更好,但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去努力。”
听完大哥这一番耐人寻味的话语,汪海思来想去,怎么都觉得自己的要求合情合理,于是他返回了工厂,刺破手指,用鲜血写下了“坚决要求参军,保卫伟大祖国”十二个大字的请愿书。血迹未干,汪海就拿着“血书”去找厂领导,领导们见他应征入伍的心情如此迫切,安慰他说,你的事我们一定研究一下,你先回去等着吧。公布光荣榜那天,汪海一连跑去看了几次,应征入伍的名单当中就是没他的名字,他心里“窝火”,直接闯到了厂党委办公室。
汪海一进门,发现厂党委办公室里聚集了好多人,厂领导和接兵的指导员以及好朋友小贾的父母,正在看他写的那张“血书”。还没等汪海说话,党委书记就对他说:“汪海同志,厂里同意你当兵的申请,顶替小贾的名额!”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汪海有些摸不着头脑,自己按正常的手续参军,为什么要顶替别人的名额?
原来一心想当兵的小贾已通过了体检,可由于他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坚决不同意儿子当兵,而唯一的方式就是找人代替,这才使汪海如愿以偿。汪海在经历了这样颇具“戏剧性”的变化之后穿上了戎装,加入了军人的行列。从此便开始了难忘的军旅生涯,也开始实现他儿时的“将军”梦想。
在汪海入伍的第二年,他当上了副班长。由于他表现出色,由炮兵班调到了指挥排,并被营部任命为指挥排侦察班长。或许是他天生对方向及坐标具有“灵性”的缘故,到侦察班后,汪海很快就掌握了勘察地形、目测距离、方位标识等基本知识,干起来是得心应手,他为所在营部的实战演习制定了一套非常成功的作战方案,受到了首长们的一致好评,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出色表现,他很快就被提升为指挥排长。
十年戎马生涯
1965年,恰巧是汪海当兵的第五个年头,这一年,也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战场上第二次较量的开始。15年前,在中国版图的北端,胸戴“中国人民志愿军”标志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翻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一页;15年后,在中国版图的南端,一支军装上没有任何标识的队伍,悄悄渡过了中越边境的友谊关,经历了一场新的战争。
那是汪海永生难忘的一夜。当时,所在部队接到上级紧急通知:外出的干部、战士24小时内必须全部归队。人员到齐后,营房大门紧闭,不许任何人外出,清点物资装备,规定之外的个人用品全部打包签名统一保管。战士们以为是支边调防,或是北上保卫党中央,但到底要干什么谁也说不准。这时部队接到上级指示:将领章、帽徽全部上缴。于是战士们又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猜测,会不会是集体复员去军垦边疆?或者是去开发金矿、油田?就这样,他们在揣摸不定当中连夜出发。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将武器装备全部密封起来后,踏上了不知开往何方的列车。
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战士们都坐在闷罐车里。火车徐徐开动后,师首长才逐级向下传达了此次行动的任务,并做了战前动员。动员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受军委的指派,命令这支队伍奔赴越南,援助那里的人民,打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一听说要出国打仗,汪海就来了精神。因为从参军那天起,他就一直盼着能在战场上拚杀,真枪实弹,甚至血洒战场,这很符合他爱挑战的禀性。当时汪海真是激情难抑,想带领全排战士们高歌一曲,可车内不许大声喧哗,他只能用力握着自己的拳头,以此释放全身奔涌的激情。
到达友谊关后,部队在临时搭起的营房中休整,并在出关前最后一次给父母及亲朋好友写信,但绝不能暴露军事机密。在学习了简单的日常越语,熟悉了越南的地域风俗,了解了热带雨林的气候特征以及行军作战的注意事项后,他们便换上了不戴军衔的越南军装,通过友谊关踏上了异国的土地。
进入越南国土后,部队的行进要经过一条秘密通道,车队以部队编制的队形排列向前行使,出于作战需要,炮兵指挥排紧紧跟在团指挥车的后面,在山谷中隐蔽行驶。因有灯火管制,车队即便在夜间行使也不准开灯,空荡荡的山谷除了回荡着低沉的马达声外,别无一丝声响。而战士们在炮车上都是瞪大了眼睛,盯着漆黑的夜空,两耳搜寻着每一个细小的声音。
车队正在缓缓行进,汪海突然听到一种有别于汽车马达的“嗡嗡”声,直觉告诉他这是“敌机”,他立即向指挥车做了汇报,团长马上下达了隐蔽命令,要求所有车辆关掉发动机,全员隐蔽防空。汪海与战友们跳下车后,立即钻到丛林中和岩石下躲藏起来,整个山谷静得出奇,只能听见战友们的呼吸声。美军飞机投下的照明弹把山谷照得通明,令人心里特别发虚,好像有一种叫你无处藏身的感觉。好在部队隐蔽的迅速,飞过的敌机并没有发现山谷中的目标。敌机过后,炮团车队继续前进,顺利通过了弯曲的山谷,到达了预定的防区。
布防完毕后,部队又进行了伪装,而此时的战士们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历,消除了心中的恐惧,个个摩拳擦掌,群情激昂。但出于实战及作战的考虑,炮团指挥所设在阵地最高的山顶上,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再加上所肩负的特殊使命,炮团指挥所往往是美军飞机轰炸的首要目标。汪海作为全团指挥排的排长,担当着兵头将尾的角色,负责侦察美军飞机的作战情况。所以在敌机轰炸时,别人都可以钻坑下道隐蔽起来,他所在的指挥排必须站在阵地的最高点,向上级通报敌情。因当时的设备落后,对美军飞机的侦察完全凭肉眼来判断方位坐标及距离的远近,然后汇报给高炮阵地,组织火力反击。在所有战斗中,给汪海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次开炮。
几架美军飞机飞来,汪海指挥炮兵对准敌击一阵猛轰,敌机冒着黑烟逃跑。战斗刚刚结束,团司令部打来电话问:“飞机打落了没有?”汪海马上说:“报告首长,只看见冒烟,没看见击落。”参谋长听完后说道:“小鬼,冒烟就是击落了。”当时汪海一愣,脑子一转,马上回答:“是,参谋长,冒烟就是击落了,美军飞机已被我方全部击落。”
在越南作战的15个月里,死亡随时随地都在召唤着他们,经历了几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之后,汪海到后来已完全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感,心中所拥有的只是痛恨和复仇,尤其是看到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牺牲后,复仇的心情近乎达到了疯狂,这也是为什么在战场上一旦“杀红了眼”,什么都可以不顾的原因。
战争就是生与死的抉择,就是血与火的洗礼,而这种感受只有在战场上才能真正体会得到。现在回想起来,汪海认为,在那勇士长眠、洒满热血的战斗中,能够活着回来也确实是一种奇迹。
有一次,汪海因患热带丛林传染病昏迷不醒住进了183野战医院。几天后,汪海思念战友心切,特别想回部队,觉着自己的病好得差不多了,不顾主治军医的阻拦,趁护士不注意时,一大早就跑到离医院有四五里路的公路上去等返回部队的车。等了整整一天,到傍晚才遇上一辆在支队帮忙搞运输的卡车,带汪海离开了医院。
第二天凌晨,战友们见汪海突然出现在面前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大家刚刚得到消息,183战地野战医院遭到美军飞机轰炸,医护人员和伤病员几乎全部遇难,战友们根本没想到也不相信他还能活着回来。汪海因为提前归队躲过了这劫难。
炮声隆隆的战争岁月,随着最后一架敌机的击落结束了。1967年,部队完成了抗美援越的艰巨任务,当汪海他们乘车驶入友谊关时,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夹道欢迎。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如同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言表。但是,与汪海的想象不同的是,当时国内正在搞“文化大革命”,让他对很多事情感到困惑不解。
后来部队开始“三支两军”,在此期间,从战场上回到祖国的汪海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穿上军装就浑身发痒,吃了食堂的饭就上吐下泻。奇怪的是,只要他一离开营房,军服一脱,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有人说:“汪海,你是不是离开战场就浑身发痒,不打仗你吃饭就吐。”为此,汪海曾几次到团卫生队甚至是军区医院去检查,但都查不出个“所以然”,这种怪病始终不见好转,折磨得他寝食难安。出于对自己身体的考虑,无奈的汪海只好向团里打了报告,申请复员。
1971年,汪海无奈地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回到第二故乡青岛。从走出军营的那一天开始,在心里萦绕了许多年的将军梦,完全彻底地破灭了;也正是从那一天开始,在他心里又悄悄做起了另一个梦——当一名市场上的将军。
初入鞋道
汪海转业后,他先回到原单位青岛橡胶六厂工作。1974年,汪海来到橡胶九厂担任政治部主任。
橡胶九厂是国家最早的制鞋企业,可家底却是穷的可怜,几十年过去,还是20世纪30年代的老设备、老工艺、老技术、老厂房。“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一度成为全青岛市造反派的总指挥部。过去以造反派为主的厂领导忙于“造反”,而一些革命老干部也是以各种理由抱病在家,即便是个别厂领导来了,也是直接到办公室,没有人下到车间,工人请都请不来。
汪海报到以后,直接下到了车间,与工人们打成一片,很快得了一个听起来很不错的绰号一鞋匠大老汪。当然,他也有被工人们“戏弄”的时候。
有一次汪海一进车间,就有女工对他摆手喊:“大老汪,你过来,替我顶会儿岗,我要出去方便方便。”汪海笑呵呵地走过去:“快点儿回来,别像上次那样跑没了影儿。”女工高兴地走了,汪海坐下来,虚心向这些大姐、大婶和小妹子们学习,一针一线、一锤一剪地认真做起鞋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那个女工才慢悠悠地回来了,但是她并不急于上岗,而是笑嘻嘻地看着汪海:“我说大老汪,你还真行呀,你那蒲扇大的手,干起我们女人的活,竟然这么灵巧。”女工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儿围过来,嘻嘻哈哈地拿汪海寻开心。
“你那双大手,拿起绣花针来,还真赛过我们这帮老娘们儿。”“你一个大老爷们儿干我们女人的活儿,也不怕别人笑话?”
“不怕,我汪海就是敢与众不同,就是不怕别人说闲话。看我这活儿干得怎,漂亮不?这叫心灵手巧。你们别笑,这些都是细活儿,也是做鞋的基础,如果咱们这里出一点差错,后边的工序就白干了,可不能小瞧呦。你们再看我这双拿绣花针的手,漂亮不?”说完汪海咧开嘴和女工们一起哄笑起来。
就这样,汪海和这些姐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从心里感谢那些女工们,是她们,教会他怎样给鞋上大底,怎样给鞋贴围条、刷胶等等,这些都是做鞋的最基本技能。
汪海由初入鞋道变得痴迷不悔,他在广州街头追姑娘看鞋的故事,至今仍被传为美谈。
刚刚改革开放时,有去广州就像出国一样的说法。因为广州当时最开放,也最时髦。吃在广州,穿在广州,玩在广州,许多小商小贩都从广州进服装鞋帽,然后回到当地贩卖。汪海也决定去广州考察市场,看看广州人都爱穿什么样的鞋。他一下火车,就看到人们的穿着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他感叹道:“开放的广州就是不一样。”
那天,汪海一行人走在广州街头,看见一个姑娘脚上穿的鞋子非常漂亮,汪海两眼顿时露出喜悦的光芒。汪海有个癖好,只要一见漂亮的鞋,就像着了魔似的,这回他竟然忘了这是在广州街头,他低着头,猫下腰,跟在那位姑娘身后,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还一边琢磨,不知不觉就离开了一同逛街的同事。
汪海的行为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漂亮姑娘从行人那奇异的目光中感觉到身后有什么事,扭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北方大汉在尾随跟踪自己, “你,你要干什么?”姑娘吓得结结巴巴,惊慌失措,抬脚就要跑,那样子好像是甩不掉这个“坏人”就要喊警察了。汪海这才意识到自己太冒失了,赶紧向姑娘解释:“别害怕,我是鞋厂厂长,想看看你脚上的漂亮鞋子。”惊魂未定的姑娘将信将疑地看着他,直到汪海的同事赶来一再解释,姑娘才放心地长出一口气。姑娘把刚才的经过一说,大家都忍不住笑了。后来姑娘主动大方地将鞋子脱下来让汪海看,让他好好研究。后来,汪海在广州“追”姑娘的事一直被人们当成笑谈。
汪海不仅是“鞋匠”,更像是个“鞋痴”。正是这种对鞋苦苦追求的精神,才使双星设计制作出一双双精美的鞋子。他说,做鞋的不研究透流行什么鞋子,不研究老百姓爱穿什么样式的鞋,就不会把企业做好做大。
汪海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宏观上讲是争夺鞋的市场份额,与强势企业相抗衡,微观上讲就是如何面对“鞋”这种单一的小商品。出差时,汪海发现款式漂亮、设计独特的鞋子就如获至宝地买下来,像收藏家把玩珍品那样,把玩那些精美的鞋子。但是他与收藏家不同,他不仅要拥有能够发现珍品的慧眼,而且还要在细心的揣摩中提炼出一种应对市场的思想和战略。
焦点透视:落后就要挨打
近年来,汪海作为第一代优秀企业家代表,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企业家论坛和名牌大学的讲堂上,不了解他的人,乍一听他讲民族精神、民族品牌、民族企业家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总感到有点“玄”。企业家嘛,能把企业经营好,为职工发放可观的薪水,给股民较高的回报率,足矣!何以谈这个精神、那个主义。殊不知,人的精神才是创造巨额财富的源动力。汪海从当儿童团长到战场上血与火的历炼,造就了他心灵深处爱祖国、爱民族、不向任何外来势力低头的硬汉精神,也因此造就了他历经风险不屈不挠的成功历程。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明白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也如此。为了不落后,就要发愤图强,瞄准先进的目标,逐渐缩小与先进的距离,最后赶上并超过先进。
在管理上,经济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第五代管理阶段,即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知识网络化管理。而我们相当多的企业仍把早已淘汰多年的第一代管理理论——无情有制度奉为至尊:前后差了一个世纪。
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企业落后必然遭淘汰,所以汪海的成功之道,就是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使双星经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不但没有遭淘汰,反而成为国企的一面旗帜,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后被人们渐渐认知。尤其“落后是一种危险,无视落后则是更大的危险!”的新一代企业管理理念深深地融入汪海的血液里,所以汪海从来就是一副不甘于落后,敢于冲破,敢为天下先的气概,他那不同凡响的少年时代和火热的青春年代,为我们提供了探寻他的人生之路,深悟成功之道的切入点。沿着这一点解读下去,他的成功就是一种无可非议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