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汪海决策
无论在战争年代,计划经济年代,还是市场经济年代,民族精神是一致的,民族文化是一致的,民族利益是一致的,民族感情的凝聚力是永远不会变的。
——汪海
赫鲁晓夫与汪海
美国是大国,也是强国,不仅在政治上、军事上,在其商业上更是强中之强,世界五百强中,美国企业最多,所以无论政治家还是商人,往往谈美色变。但世界之大总有例外,这个叫汪海的人非但不怕美国人,反而以独特的幽默感和军人的果断作风以及不屈的人格和民族气概,赢得了美国人的尊重。
赫鲁晓夫与汪海本无关联,一个是前苏联的领导人,一个是中国的企业家,虽然都是马列主义的追随者,然而他们不属于一个国度,也不属于同一个时代,但他们都在美国有过惊人之举,这又使他们两个人有了交集。
1992年的夏天酷热难当,此时的中国也在经受着一场磨难——为再次取得最惠国待遇问题,与美国会和老布什总统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中美之间的一举一动都变得十分敏感,就在这个时候,汪海决定要到纽约去开新闻发布会。消息很快传到了新华社驻美分社社长刘其中那里,他的心立刻悬到了嗓子眼。这不是忙中添乱吗?一个鞋厂你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敏感时期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影响中美关系,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呢。于是,他告诉有关人员,有关双星来美的事,拒不接待。
消息反馈到汪海这儿来了,汪海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这已经不再是商业问题而是上升到政治问题了。汪海想,他一定要亲自出马与刘其中商洽此事,不然赴美的计划就将落空。
汪海拨通了跨洋电话,他动情地说,我虽然是个鞋匠,可我知道是企业的利益大还是国家的利益大。我是一个从军队转业到地方的企业家,在战场上我们没有怕过美国人,在商场上我们依然不怕美国人,你怕人家有用吗?我也知道,作为一个代表中国企业来美国开新闻发布会的人,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请你放心,我汪海只会给中国人增光,绝不会给中国人丢脸!
字字铿锵,刘其中已经许久没有听到这样令他感到热血沸腾的话了,他被汪海的慷慨陈词和强烈的爱国之心打动了,破例同意了汪海他们的要求,新闻发布会将如期在美国召开。
1992年8月28日上午九时,刘其中来到会场,望着进进出出的外国记者,他那颗放下来的心又提起来了。他仍然有些担心汪海,他毕竟不是政治家,能应对这种局面吗?刘其中心里在打鼓,尽管他对汪海的胆识和口才很佩服,但这可是国内企业首次在美国召开新闻发布会,企业领导人不同于政界人士,外交经验、美国各界的游戏规则都掌握的不多,汪海能行吗?要是闹出外交笑话来事情可就大了。想到此,刘其中的脸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粒。他的目光无意间与汪海相遇了,只见汪海气定神闲,一幅泰然自若的样子,而且还特意朝刘其中微笑着点点头,汪海的举动使刘其中紧张的情绪得到了缓解。
新闻发布会开始了。汪海首先发布了有关双星的商务活动、企业管理方面的五条消息。接着便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记者提问。
最初他们提问的是有关双星的规模、基本建设、员工人数等问题,汪海谈笑风生,口若悬河,对答如流,因为双星的一切尽在汪海脑中。刘其中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然而,没过多久,刘其中害怕的事情终于出现了,这让他的心再一次提到了嗓子眼。原来,美国《星岛日报》记者甄荣光提出了敏感问题。
“请问中国鞋王,如果美国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实施特别301条款,你的企业会不会受影响?你对此持何种态度?”
刘其中神色紧张地盯着汪海,生怕汪海出现什么闪失。
汪海镇静自若地回答道:“对这个问题,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态度,我只是个鞋匠,对政治不想多谈。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国有大企业的负责人,我的回答是:第一,最惠国待遇本身就是对等的,不是哪一方恩赐给哪一方的,贸易是相互的,制裁同样也是相互的。刘其中听汪海说出这几句很有外交味道的话,终于放下心来。
汪海接着说,第二,美国如果实施301条款,我们企业发展肯定会受影响。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美国有2亿人,中国却有12亿人,整个世界有50亿人,市场是巨大的。我们丢个美国市场算不了什么,过去的几十年我们不是也没有进入过美国市场吗?何况如今的世界不同了,中国也不同以往了,我们可以再开拓其他市场,有人就要穿鞋吗。说到这儿,汪海哈哈大笑着,话锋一转,可是美国却会因此而丢掉了中国这一世界上最好的,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
此时,会场有些骚动,刘其中笑着看看汪海。汪海继续说道:第三,双星高品质的产品已经赢得了‘上帝’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包括为美国民众所喜爱,即使实施301条款,我们也会有办法继续进入美国市场,这不是哪一个人的意志能左右的,而是由市场规律、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汪海的回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软中带硬,一席话说得台下没有了声音。刘其中得意地昂起了头,直视台下的记者们,心想:这下来了个厉害人,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一波稍平,一波又起。
“我是《纽约美东时报》的记者威廉·查理。”这位美国人蓝眼睛里闪动着狡黠和不屑,提了一个更为刁钻的问题:“汪海先生,大家都叫你中国鞋王,都讲双星鞋品质一流,我冒昧地问一句:您现在脚上穿的皮鞋是双星鞋吗?”
威廉·查理提完这个问题时,脸上呈现得意之色,因为他知道双星是以生产运动鞋著称,汪海脚上穿的却是皮鞋,不得不承认他观察的仔细,在场的人都觉得,这个空子肯定是让他钻着了。
在场的记者和中方的代表们,目光齐刷刷地盯着汪海脚上的那双黑皮鞋。此时的刘其中已经觉得凶多吉少,万一汪海脚上穿的是别国品牌的鞋,特别是美国的,那笑话可就闹大了。
只见汪海爽朗地大笑着,双眼中闪露出快乐的光芒。他兴奋地说道:“感谢这位记者给我提供了一个宣传双星的好机会。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公共场合脱鞋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如果我不满足这位美国朋友的提问,同样是不礼貌的。”
人们听汪海这么一说,不知道他要干什么,都睁大了眼睛望着他。只见汪海弯腰把鞋脱了下来。刘其中见汪海脱鞋想上前阻止,但已经晚了。这怎么行呢?一个堂堂的国企老板在美国新闻发布会上脱鞋,成何体统。
还没等刘其中说话,汪海已将鞋高高地举在了手里,嘴里发出一句带有山东口音的英语: “CHINA DOUBLE STAR!诸位,你们看到鞋底上的双星商标了吧?我穿的是双星鞋。我不穿本国鞋,还配称中国鞋王吗?我不仅一年四季都穿双星鞋,连我的员工也都穿我们自己生产的双星鞋。我们要脚踏双星,走向世界。”
刹时,会场上镁光灯频频闪亮,全场一片哗然。
第二天,汪海手举皮鞋的照片登在了纽约各大报纸的显要位置上。一位外国记者对汪海的脱鞋举动连连感叹,他对汪海说:“在我们的记忆里,你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在美国公众面前脱鞋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前苏联主席赫鲁晓夫,那年他在联合国发火,脱下鞋子砸桌子,他要跟美国对着干,显示他超级大国的威力;第二个脱鞋的就是你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敢于用自己的产品向美国市场挑战,这才是真正的厉害呀!”
一位美籍华人被汪海理直气壮的演讲感染了,她激动地跑上台,握着汪海的手说:“汪海先生,你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自信、中国人的自豪、中国人的自尊,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民族工业的希望。我们华侨一定买咱们国货,宣传咱们国货,为祖国争光。”
此时的刘其中激动不已。他亲眼目睹了一位来自祖国商界的战将,勇敢地在美国人面前显示出强大的民族精神。他握住汪海的手久久不放:“老汪,我在纽约5年了,大大小小的新闻发布会参加得不少,今天看到你在这里成功地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真是大长了咱中国人的志气啊!”
刘其中回到办公室后,立即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国内发回电讯:汪海其人,百闻不如一见,中国应该多几个汪海!
旧金山“斗法”
1996年秋,美国西海岸第二大城市旧金山的夜晚显得异常迷人,霓虹闪烁,星月相耀。此时的汪海与东道主美国客商正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着一场商务谈判。
这几位美国客商都是双星多年的合作伙伴,对这位中国鞋王一直很敬佩或许是为了调节气氛,一位美国客商见汪海仍穿着双星旅游鞋,半开玩笑地说道:“汪先生,我知道你一年四季都穿双星鞋,你是不是自从穿上双星鞋之后,才开始与我们美国人打交道的?”
汪海望着这位年轻的美国人,爽朗地一笑,说:“我与你们美国人打交道时,你恐怕还是小孩子。那时,我作为一位军人在抗美援越战争中与你们装备精良的美军真枪真炮地较量过。只是那会我穿的不是双星鞋,叫解放鞋,解放鞋就是我们双星鞋的老一代产品。说来真巧,我穿着两代鞋,与你们美国人展开了两次战争:一次是真枪实弹的“越战”,一次是没有硝烟的商战。那次“越战”我们没有输给你们,如今我把这场商战又烧到了你们美国的本土,已经兵临城下了,这场商战我会打得更漂亮的。哈哈……”
听着汪海铿锵有力的回答,美国商人也笑了起来。这时,另一位年长的美国客人向汪海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汪先生,中国人称你是市场经济时代的民族英雄。你们的林则徐也是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可他为中国带来一场鸦片战争,你怎么来看待这一问题?”这位美国人说完后,眨着那双蓝颜色的眼睛望着汪海。
汪海心里想,这大鼻子,话里软中带硬,还真得好生对付。他不亢不卑地说道:“英雄豪杰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论是哪一个时代的民族英雄,都是爱国的。林则徐禁烟毫无疑问是爱国的,如果他不禁烟,那场鸦片战争会迟一点来,但由于林则徐焚烟的义举,终于使昏睡百年的炎黄子孙觉醒了。如今,我们双星人争创名牌、振兴民族经济也是爱国,我们双星人爱国与当年林则徐的爱国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要让中华民族昂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汪海的回答让在场的美国人频频点头,但他们也听出了汪海的弦外之音。
“汪先生,你的确是个人才,在我们美国,有一大批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华人精英,假如我们给你很高的薪水和用武之地,你愿不愿意加入到我们美国的 鞋业巨头中来?”显然,美国客商对汪海咄咄逼人的气势感到气馁,他们又拿出自己的杀手锏——美元。
汪海再次露出微笑:“诸位大概有所不知,我汪海有个‘三不变’原则。”
美国人不明其意,反问道:“三不变?”
“对。一是跟共产党走不变,二是一辈子做中国的鞋匠不变,三是结发妻子不变。这‘三不变’我坚持了20多年,变不了了。”说完汪海哈哈大笑,接着说:“我的根在中国,我们的双星是纯共产党的血统,我这个鞋匠现在最大的乐趣就是跟你们这样号称制鞋强国的较量,没有什么比在国际市场上迎战你们更令我兴奋的事情了。”
汪海话音未落,客厅里突然停了电,顿时,人们眼前一片漆黑。美方总裁对手下说:“快去买一只手电筒!”一位助手却怪声怪气地说:“一定要买中国货,质量差,但便宜,用完就扔掉。”
这位美国人的话让汪海觉得脸上有一股热血直往上窜。以汪海平时的脾气,他早就拍案而起,拂袖而去,可如今是在美国的谈判桌上,他既要照顾到国际交往礼仪,又不愿为一时意气而失去多年的合作伙伴。再说了,中国有些产品的确就是不争气嘛。
黑暗中,汪海伸手从西服内袋里掏出一支笔式手电,打开后插在椭圆形桌上的一只小花瓶里。他微笑着说:“不用去买了,我这里就有一只申国货,它已经陪伴我好几年了。”
汪海的举动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惊住了,不知道汪海是怎样将手电筒变出来的。说话间,那束光顿时刺破了黑暗,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汪海的脸。
有位美国人还是认为不可思议,他汪海怎么像变魔术似的拿出手电筒来呢?不禁疑惑地问:“汪先生,你漂洋过海,怎么还带着手电筒?”
汪海说:“我就知道你们旧金山也不是处处光明,就像你们美国的商品不可能都是高品质的一样。所以,我从中国给你们带来点光明,就算送给旧金山的礼物吧。”
当美国客商赔起笑脸时,汪海又侃侃而谈:“咱们怎么办?是在黑暗中接着谈,还是就此休会,等明日的太阳出来。你们美国人常常把时间看做是美金,所以你们多次到我们双星集团,我没有一次让你们在黑暗中度过,是不是?”几位美国客商一扫往日的傲气,连连道歉: “汪海先生,你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鞋王,我们一定赔偿你的时间损失。”
谈判结束了,随行翻译好奇地说:“汪总,你都快成三国的诸葛孔明了,不但舌战群儒,居然能算定旧金山要停电呀?”
汪海哈哈大笑道:“我哪里会算,我是见不得外国人瞧不起咱中国人,瞧不起咱中国的产品。至于那只手电筒嘛,它的确跟随我好久了,那是我在考察鞋业市场时,用它里里外外照鞋用的。
汪海在美国旧金山与美国商人的这场“斗法”,与其说是一场商人间的对决,不如说是一个民族企业家的现场布道。
领带的故事
从1998年开始,一直以做鞋为主业的双星突然进入了轮胎行业。但中国的轮胎业与世界先进企业还有差距,汪海一直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视,他认为要想缩小与世界轮胎企业的差距,有必要先与外企联合,吸收、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使双星再上一个台阶。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世界轮胎的第四巨头——德国大陆公司进入了汪海的视线。
德国大陆公司对双星轮胎的飞速发展不但很关注而且非常感兴趣,他们正想在中国大陆寻找一家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资,从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大陆与双星可谓不谋而合,于是双方便坐在了谈判桌前。
说到谈判,大陆的高层领导在这种国际谈判场合,每个人都西装革履、正襟危坐。汪海却不喜欢穿西服,他这位山东大汉,喜欢随意、宽松的衣服,就像他做人一样,不喜欢被捆得紧紧的,所以汪海穿着T恤衫出现在德国人面前,一副无拘无束的样子。
汪海第一次潇潇洒洒的坐在谈判桌前,他的这身随意的打扮让古板、以恪守规则著称的德国人感到很不自在,但是汪海谈笑自若,几句话就将德国人脸上的尴尬一扫而去,使谈判进行得轻松愉快。德国人见他这样随意、可亲,便也改变了自己的规则,下午,当他们再出现在谈判桌前时,竟然也是一身休闲装,不穿西服了。
汪海见这些德国人突然都不穿西装了,就问他们为什么。大陆公司的一位副总裁对汪海说:“国际谈判穿西服的惯例让你改变了,这叫中国的企业家可以改变外国人。”此言一出,引起一行人的大笑。
说到汪海改变外国人,还有许多故事,他第一次改变外国人是在日本。
20世纪80年代中期,汪海第一次出国去日本考察生产线。听说国际场合要穿西服、扎领带,可汪海从来不系领带,随行人员向他提议说,北京的商店里有一种省事的领带叫“一拉得”,汪海特意在北京买了这种领带。“一拉得”的确省事,只要在脖子上一拉就行,不用费时费事地缠来绕去,汪海试了一次特别高兴。
汪海他们一行六人,四位女同志,两位男同志。他们到了日本以后,因旅途劳顿,第二天早上起来晚了。第一次出国与外国人谈判就迟到,汪海觉得不好,匆忙中汪海一着急,用力过猛,把“一拉得”领带的拉链拉脱扣了,怎么也套不上了,和他同行的同志倒是拉上了,但两个人有一个系领带一个不系似乎更不好。这可怎么办呢,与厂商相约的时间马上就到了,初来乍到不能不讲信誉。汪海对同事说:“不管它了。扎不扎领带是习惯问题,要是迟到就是不讲信誉了,商人最怕不讲信誉。”
就这样汪海他们按时走出宾馆,与日本商人见了面,日本商人见这两位中国客人没系领带也没说什么。既然日本人没提出什么,第二天两人就更不系领带了。第三天,他们看见接待他们的日本老板冈正泽先生也不系领带了,汪海高兴地说:“都不系,咱们就解放了。”
冈正泽先生说,其实我也不喜欢系领带,但这是国际惯例,不好不系,既然汪海先生不系领带,那么我也就不系了,自然些更好。大家都愉快地笑了。
这件事让汪海感受颇多,他说,外国人的风俗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其实都是人,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美国有个企业家协会,每年召开一次全球范围内的厂长峰会。汪海第一次去的时候,别人都按照国际会议的惯例清一色的西装革履,只有汪海一人鹤立鸡群,穿着宽松的T恤衫出现在众人面前。
当时有国外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穿西服,是否有些不尊重大家时,汪海说,企业家不是政治家,本应该像经营贸易一样自由自在,中国有句俗话“穿衣戴帽各有一好”,作为企业家,最不尊重别人的事不是是否穿了西服,而是不诚信,不守贸易规则。
尽管汪海的话有些人反对,但第二年,有个美国的大老板也穿上了T恤衫,他对汪海说,既然你不穿西服,我也不穿了。有人改变了,就会有更多人的跟着改变。
第三年所有与会代表都不穿西服了,全穿T恤衫。这个厂长峰会,每年都在8月份开会,是天气最热的时候,汪海说:“企业家如果不讲实际,怎么领导企业战无不胜呢?中国人就是喜欢跟着外国人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让外国人也跟着我们走呢?我不穿,外国人不是也跟着我改变了吗。”
汪海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更是一位具有性格魅力的企业领袖;他不止一次说过,我非常在乎中国人的脸面,非常看重自己民族的气节!
美国记者败走双星城
汪海的言行不但令美国人瞩目,而且也让他们好奇。为此,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位资深记者特意来到青岛采访汪海。
这位记者是持不同政见的人,当时国家安全部、青岛安全局和青岛市的领导都十分重视这件事。汪海知道这种情况后,十分自信地说:“对付老美?20世纪60年代我在越南就打过他们,现在我见了他们劲头更足了。我一人就可以对付得了,你们可以到青岛的风景区游玩去。他一个记者别想拿什么刁钻的问题问倒我。”安全部和青岛市的领导们听了汪海的话虽然很高兴,但仍是半信半疑。因为经济与政治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怎能如此简单?他们不敢大意,依旧严阵以待。
会议一开始,汪海首先向美国记者表明了态度:“我是个鞋匠,是中国第一代优秀企业家,有关鞋和企业管理等问题可以敞开问,我一定有问必答,至于其它问题,只能探讨。”
尽管汪海很放松,但他知道其他人一定很紧张,所以他尽量缓解紧张气氛,他先是介绍双星的发展情况,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在美国的占有率,双星鞋的品种都有哪些种,一共销往多少个国家……
汪海津津有味地介绍,但美国记者却对这些不感兴趣,提出的问题基本全与政治问题有关。一开始气氛的确很紧张,但汪海毕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商人,可以说与形形色色的人都打过交道。随着他机智的应答,渐渐变被动回答为主动进攻,对那位大记者处处将军,步步紧逼。
这位《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记者也不是等闲之辈,见自己处于了劣势,突然话锋一转,提出了更加敏感的问题,他想一枪击中汪海的要害。
“汪总裁,你是全球知名的企业家,曾经被美国评为世界风云人物,据我所知,在中国被评为风云人物的只有两个人,一位是邓小平,另一位就是你这位总裁,请问你的待遇怎样?你满意不满意?你的心情如何?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压抑不压抑?你对所处的环境觉得舒服不舒服?”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双刃剑。
汪海听后十分自如地答道:“你看,你来采访我,我们国家不但让你采访还有这么多的人陪同,你说这待遇如何?再说身体,我这么壮,你却那么瘦,中国人有句俗语,心宽体胖,心情不好一是人会生病,生病自然就不会身体强壮了,二是心情与环境都不好,这人早就见马克思去了。从我跟你的谈话中你应该得出结论,我所处的环境和我的心情到底如何吧?”
汪海实在而巧妙的回答让美国记者颜面大失,既没有听到他所希望得到的“反面意见”,而且还让汪海把他讽刺了一番,因为这位记者看上去身体十分瘦弱。
但是,这位知名的大记者怎肯甘拜下风,他提出了一个更为尖锐而无理的问题,“总裁先生,不知道你与台湾有无生意往来,你对台湾问题怎么看?”
只见汪海先是朝着大家笑了笑,然后面部表情异常严肃地说:“我们企业在原料和技术上都得到了台湾企业的支持,我们合作了许多年,一直很成功,谢谢你的关心。至于台湾问题很简单嘛,这是我们自家的事。据说你是研究亚洲问题的专家,难道你不知道《人民日报》发表的有关台湾问题的‘八条’吗?那就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几句话说得对方又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一时间,会场有些尴尬,但汪海是谈判高手,自然不会让难堪场面持续下去。他对美国记者笑着说道:“既然你采访我,就一定要参观我的鞋厂,穿穿双星鞋,看看双星的管理,我们的鞋比你们美国的耐克便宜,穿起来很舒服,我送你一双。”
经汪海这么一说,气氛多云转晴,美国记者脸上也有了笑容。在参观了鞋厂之后,他服气了,握着汪海的手说:“企业确实管理得很好。我要买双星的股票。”
临行前,汪海送给他一双休闲鞋,告诉这位美国记者,有了质量问题只管来换。那份自信,又让这位专爱与中国人找茬儿的美国记者无言以对。
汪海驰骋国际市场十几年,与美国、韩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几十个国家的商人和记者打过交道,他从没给自己掉过价,无论什么场合,政治上没给国家丢过脸,经济上从没上当受骗过。而那些自恃、骄傲的外国人却经常为他的思想与成就所折服。
拒购日本生产线
20世纪80年代初,双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双旅游鞋,因样式新颖,在全国制鞋行业引起了轰动,但在技术含量上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设备比较落后。为了提高生产设备的水平,在上级外贸部门做好前期联络工作以后,汪海带领技术人员飞赴日本,对制鞋设备的引进进行考察。
日本的初春,春寒料峭,而此时的汪海心情也并不轻松,因为他深知此次出国的责任之重。别的不说,光腰里揣的这60万美元,就是临行前到处求来的,更不用说还肩负着几千名工人的期望。所以当时在飞机前,汪海就定下了两条原则:一是要坚持高起点,只引进真正属于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制鞋设备;二是以看为主,反复对比,了解哪些设备确实先进且必须引进,哪些尚待自己开发,而且我们还有可能自行超越。
当时负责接待汪海他们的是个60多岁名叫冈正泽的日本商人,他对汪海此次的考察接待工作做到了殷勤备至,又是请客吃饭,又是导游观光。后来汪海才知道,如果这次他能与他们成交60万美元的冷粘鞋生产线,他便可以从中赚取2/3以上的高额利润,难怪当时他会在汪海身上倾注如此大的感情投入。
由于汪海是一行人员中的最高领导,冈正泽对他极度热情,即便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放松,也是安排两位小姐为汪海服务,而且全是具有日本特色的“跪式服务”非常周到。但是,汪海是个思想即开放又守旧的人,他对日本人“跪式服务”感到很不惯,就对冈正泽说,不用这么客气。
冈正泽见汪海不喜欢这种服务,便要赠送礼物,说给每位客人买一台彩色电视机。汪海说:“不要,坚决不要。”汪海一行五人,都从北京上飞机前买了饼干,想节省出差费用,算算20多天的出差补助费正好能买一台彩电。冈正泽见汪海不收礼物,有些过意不去,一路不管到哪都管饭。这让汪海他们带的饼干没派上用场,只好弄碎了当垃圾扔掉。
在日本期间,汪海一行对东京、大阪、神户、京都、仙台等地的8条生产线进行了考察,虽然这些生产线是当时日本最先进的,汪海却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里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月亮圆,所看到的生产线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好,无非就多了一条运输带、两三个烘箱和几个三角带,而且扳帮机还是意大利生产的;不仅如此,操作时到处还弥漫着有毒气体,工人劳动强度仍然很大,汪海觉得这样的生产线没有必要买回去,即便在最后整条生产线降到27万美元时,他还是坚持这种看法。
晚上,汪海躺在床上盘算着,如果花这么大的价钱买这样的生产线,就让日本人捡了大便宜,反倒让他们瞧不起我们。再说,有些设备我们完全可以自行生产,只需要从意大利购买单机,这要比整条生产线便宜许多钱。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最后定夺“到底是买还是不买”时,汪海归纳了四点意见:
第一,根据掌握的资料来看,日本的设备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而且操作时还弥漫着有毒气体,劳动强度大,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
第二,我们空手回去,并非没有收获,起码了解了日本的情况。即便是世界知名的制鞋企业,也不过用一些很一般而且并不复杂的设备,这就使我们增强了创世界名牌的信心,而且我们完全可以制造出比他们更先进的无毒作业的流水线;
第三,我们企业本来就根子潜、底子薄,现在才刚刚能有饭吃,凑够这60万美元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真要添置设备也要有选择性地购买部分单机,无论如何不能买整条生产线回去,不值得。
第四,这次空手回去,即便大家骂我们是出国旅游,那也只是骂一阵子。但是,我们要买了一条劳动强度大又不先进,而且还有毒的流水线回去,工人们要骂我们一辈子,日本人也会因此小看我们中国人。
汪海的意见得到了随行人员的一致赞同。第二天汪海向冈正泽先生做了最后“摊牌”,不买整条生产线了。但是,考虑到他们在日本期间冈正泽无微不至的服务,便将购买四台意大利扳帮机的计划交给了他,名正言顺地叫他挣上三万美元,而这一切都是在桌面上公开进行的。
临上飞机前,冈正泽对汪海说:“在你们中国,先由上级部门预约了进口设备而企业领导却拒绝购买,把几十万美元又拿回去的谈判代表我还是第一次遇见。我以后交朋友就要交像你这样的。”这虽是一时的客套话,但是,后来冈正泽的儿子来中国,还特意到青岛看望汪海。
汪海当时拒绝购买日本人的生产线,也并不是要在日本人面前“装大”,而是事业心不允许他拿工人的血汗钱当儿戏;否则,有悖于他做事的标准,做人的良心,也有悖于做一名中国人最基本的国格。
焦点透视:“内圣”与“外王”
最成功的企业家有两种,一种是以企业经营管理为核心,建造一个盈利的王国;还有一种,他们不只是以打造盈利王国为主要目的,更以“内圣”和“外王”相结合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所谓“内圣”,是人的精神领域的最高道德修养,是爱祖国,爱民族,不畏列强,不失国格与民族尊严的高贵气节。“外王”,是企业家在商战中独占鳌头的非凡气概。所以,成功的企业家既具有超群的经营管理才能,同时还达到了“内圣”与“外王”双修的精神境界。汪海就属于这样的企业家,他的贡献在于他用企业行为证明:中国人不但不怕国外列强,中国的企业也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仅此,汪海是当之无愧的民族企业家。
企业竞争的根本,往往不是公司对公司、集团对集团的竞争,而是作为舵手的精神领袖们在思想上的鏖战。只有那些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家,才能带领他的团队所向披靡,走向世界,应该说汪海就是这样的精神领袖。他要利,但要的是民族气节的大利;他要名,但要的是民族精神、民族品牌的大名!
1993年,汪海的名字赫然列入《世界五千名伟人》一书;1995年,美国名人传记协会与国际名人研究所联合发来证书,证书称:由于汪海先生对当今时代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全人类及同仁们树立了光辉典范,美国名人传记协会选举汪海为“95世界风云人物”。中国人中只有一人得此殊荣,就是邓小平。汪海是继邓小平之后被举荐为“世界风云人物”的第二人,更是中国企业家登上“世界风云人物”榜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