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汪海决策企业家必须有胆识,做事必须超前,必须敢冒风险。企业家不可能和你的员工一样,也不可能在领导班子成员都同意时做决策。等到大家都同意的时候,商机过了,为时已晚,市场如战场就是这个道理。
——汪海
“鞋王”的轮胎大业
2004年9月上旬,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名牌暨质量管理先进表彰大会”,正式授予双星全钢子午线轮胎“中国名牌产品”证书及奖牌,这足以证明双星的非凡魄力——在整个轮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刚刚杀入这一领域双星,居然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一举摘下这样的殊荣,这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媒体面对双星多元化的成功,曾经称谓说,“汪海几乎是一夜之间由‘鞋王’入主轮胎行业。”写下了轮胎名牌的大手笔,只这样一句,就勾勒出汪海在商界的翻云覆雨的大将风采。
但是,了解双星的人都知道,成功并不这样简单,汪海在预见轮胎行业前景之后,走上了一条长满荆棘的道路。几经迂回迈进,几经斗智斗勇,才在这一行业里崭露头角并成为后起之秀的。
1999年前后,各地兴起一股高科技风潮。当时各行各业最时兴的就是搞高科技,引进外国的“新技术”。汪海与外国企业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深知他们不可能把自己用来看家的“高科技”转让出去。中国企业搞高科技,大多数是跟在老外的屁股后面跑。一些所谓先进的生产线,其实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甚至是70年代的技术,是他们认为已经失去市场前景,才转让出去的技术。在汪海眼里,中国企业的强项还在于加工业、传统制造业。
当时,双星股票上市,募集到大笔资金,汪海要为双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决定避开当时最热门的高科技产业,寻找高科技背后潜在的商机。
什么是商机?发现一个市场的潜力就找到了商机。汪海从中国汽车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中,看到了轮胎业广阔的展现空间,这个巨大的商机撞击着他二次创业的心怀。况且,当时国内轮胎产业档次低,名牌产品少。“双星若能跃身轮胎业,在技术上领先一步,凭着双星这块牌子和雄厚实力,完全可以后来居上”。汪海不只一次这样想。
机会是最易转瞬即逝的东西,为了知己知彼,汪海专门走访了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主管部门的张处长见他专门来探讨轮胎的生产经营前景,心里已经明白了大半。他与汪海是老相识,非常了解他的性格与经营特点。张处长双眸闪亮,十分高兴的对汪海说:“中国轮胎行业与世界轮胎业相比,起步较晚,与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更不相匹配,尤其是轿车工业及高速公路建设的加快,将带动轮胎的大量需求。你汪海不会从给人做鞋想到了给汽车做鞋了吧?”
汪海会心地哈哈一笑:“老张,你说对了,我就是要给汽车做鞋!”
说起汪海的轮胎情结,要追溯到他青春年少的时候。他走出校门时首先到轮胎厂实习,几乎是一见衷情地喜欢上了轮胎行业,可以说轮胎成了他的“初恋”。后来误入“鞋”门“鞋”道,才将初恋之梦搁浅了。几十年后重续前缘,汪海仿佛又回到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心中充满一股汹涌的激情。
“县太爷”抢图章
就在汪海满腔激情地从北京回到青岛时,恰巧轮胎制造企业华青公司找上门来,寻求与双星合作,汪海听到这个消息后,心花怒放: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华青公司经过多方咨询,寻找了数家企业后,最终,他们通过青岛市体改办牵线搭桥,决定与双星合作,希望通过“吸收合并”解决华青股票上市流通问题。
地处青岛胶南市(县级市)的华青公司是近几年涉足轮胎的企业,由于当时国外轮胎公司还未集中在国内市场,华青生产的低档次斜交胎就有了点小名气。华青公司股权证自1997年3月17日获准在青岛证券交易中心挂牌交易。1998年10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1998)10号文件和中国证监会“关于清理整顿场外非法股票交易”的规定,华青股份作为“场外交易”的上柜公司,股票停牌。
股票停止上柜交易对正在发展初期的华青公司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致命的一击。但是,中国证监会的文件给上柜交易的企业留了一条生路:允许行业相同或相近的上市公司合并资产质量好、有发展前途的挂牌公司,这意味着华青当时的前景有两个:要么瘫痪,要么与一家实力强大的上市企业合作,解决股票流通问题。在这生存与死亡的关键时刻,华青的领导经过调查研究主动找到了双星。
华青与双星同属于橡胶行业,双星对于华青来说是符合证监会文件要求的企业。双星不仅是上市公司,而且是名牌企业,最重要的一点是资金雄厚,按老百姓的话说,是门户相当又财大气粗的“婆家”。
1998年12月17日,双星集团和胶南市政府共同向青岛市政府打报告,请求双星与华青合并。1999年3月24日,青岛市正式行文批复:同意吸收合并。
汪海将这枚跨越式发展的棋子投在华青,不但实现了他给汽车做鞋的愿望,而且“在发展中壮大双星”的新战略浮出水面,汪海开始规划轮胎经营这个宏伟的项目。
从1999年到2001年的3年时间,汪海利用双星上市融得的资金,分四次投入1.45亿元,这对一家县办企业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让多少想借鸡生蛋的小企业眼红心热啊。
自从双星注入资金后,华青的销售额逐年翻番。在双星未投资的1998年,华青的销售额仅为3亿元,1999年双星投资后,当年实现销售额7亿元,2000年达14亿元。几乎是伴随着资金的逐步投入,企业效益的飞轮也快速转动起来。华青这种喜人的好形势,更让汪海为创出轮胎名牌鼓足了信心。
然而,汪海好梦难圆。
华青借双星的财力发展起来以后,当地政府出来伸手“摘桃子”了。在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时,胶南市单方提出在新设公司中无偿持有华青493.2万股的股权。消息传到双星,汪海听后非常气愤,这不是打劫吗!。这493.2万股权本来就是属于华青工会的,胶南市从来没为这些股份出过一分钱,无偿将这些股份划归政府是不合法的。政府是服务企业的,怎么能瓜分企业的钱财呢?汪海派人到胶南市政府协商此事,但胶南市政府不甘失去这块“肥肉”双方进入了僵持状态。经过半年的争执,胶南市政府在各方舆论的压力下,最后不得不放弃了493.2万股的持股要求。但是,由于这次的股权争议惹恼了胶南市政府,现官不如现管,个别领导气急败坏,百般阻拦华青公司的注销工作。
按照1999年签订的《吸并协议书》,双星向华青股份全体股东按1:1的比例换取其所持有的全部华青股份,之后华青股份依法注销,将资产和负债全额划到双星名下。
2001年6月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文,同意双方按1:1换股吸收方案。要求在2001年8月31日前完成所有转换工作,并在9月15日内将总结报告及有关文件报证监会备案。
证监会的文件下达后,注销华青,重新设立新公司的工作已迫在眉睫,若不能按证监会的要求完成全部工作,那将影响到双星的声誉和在股民心中的形象。
胶南市政府视《吸并协议书》和国家的法规为儿戏,要求先按他们同意的持股比例注册新公司,然后再注销华青公司。这纯粹是违约、违规的做法,汪海坚决不同意。他代表双星向青岛市政府递交了紧急报告,说明了情况的严重性。
青岛市体改办接到这份报告后,召开双星和胶南市参加的协调会,并且通知华青股份公司的领导带公章来办理公司注销手续。
胶南市委有关领导收到这份通知后,不但不同意注销华青,还命令胶南市体改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华青公司拿走了华青的公章,以阻止华青的注销;胶南市的国税、地税机关,也以“市政府有交代”为由,拒绝提供注销华青公司的相关证明。
双星将胶南市的这些做法汇报给青岛市委和市政府,青岛市的两位主管副市长亲自协调此事,但是毫无进展。这一拖,又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形势更加严峻。有媒体在关注报道此事时称:“原本这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次并不复杂的资产重组行为,竟然演化成白热化的政府官员与企业间的拉锯战”。
虽然这次的对手不同以往,但汪海始终坚信一点,中国还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无论哪一级领导,都要遵守党规国法。我汪海所做之事不是为了一已之私,而是为了企业的利益和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失,行得直,走得正,不怕你胡搅蛮缠不讲理。
12月28日一大早,汪海来到青岛市委书记张惠来的办公室,他向张书记陈述了按法定程序注销华青公司的重要性:“如果这件事不能在12月31日前解决,如期在深圳交易所发出公告,‘家丑外扬’,不仅会让双星在股市上的声誉大跌,企业损失惨重,也给以后的经营带来重大的风险,青岛这座开放城市的形象在公众的心目中也会大打折扣。一个城市的文明来之不易,一个城市的发展,更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不该因某些官员的本位思想影响大局。”
张书记听了汪海的汇报后,认为事态严重,立即派有关人员调查情况,反馈回来的情况与汪海所说属实,市委马上派两委干部到胶南市取章。12月30日,华青股份公司正式注销,随后成立了双星轮胎总公司。这场历时4年的纷争终于落下帷幕。汪海最后赢了,但是,在笑容的背后掩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苦涩。
挽救崩盘
双星合并华青历经4年苦战,方初战告捷,当人们见到曙光时,乌云又遮住了太阳,几个月后,华青却发生了让汪海做梦都没想到的一次“大地震”。
2002年6月,华青原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先后突然出走,顿时企业内谣言四起,人心浮动,部分车间停产,当月的销售回款降低了一半,企业到了崩溃的边缘。
汪海在吸收合并华青之初,考虑到企业的发展,华青的领导班子原封没动,不仅如此,除了让华青原总经理担任双星轮胎总公司总经理一职外,还任命他为双星集团副总经理。汪海说:“我搞了十几年的低成本扩张,从来不替换被兼并企业的负责人”。那位总经理的待遇非常优厚,只要完成一定的利润指标,每年就可以得到上百万元的年薪,收入远远高过了汪海。但这位总经理却不辞而别了总经理出走,双星轮胎总公司群龙无首,职工的情绪因受到震动而四分五裂。不光是销售公司几乎瘫痪,生产一线的工人们也在一些人的煽动下停工闹事,扬言要集体辞职。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汪海迅速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从集团紧急派往双星轮胎一个大讨论指导小组,组织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针对 “吸收合并是对还是错?靠上名牌是吃亏了还是沾光了?总经理出走是对还是错?”等问题进行大讨论,随后将大讨论一直扩展到车间的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
当时情形非常紧张,但汪海指挥若定,带领大家每天工作照常进行,下午4:30至6:00进行职工大讨论,连续3个月,风雨无阻。经过这样的思想梳理,汪海终于稳住了人心。大讨论之后,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都认同了双星吸收合并的正确性。大家基本上统一了认识,要与双星人“一个心眼、一个目标、一家人”。汪海紧接着制定了“划句号,从零开始,重树双星轮胎新形象”的新要求。全体职工大会上,汪海激动地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每一名职工,双星是国企,是共产党的企业,职工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双星轮胎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原华青轮胎是县级企业,经营管理还处于小农经济式的吆喝着干、瞧着干的原始阶段。企业连一整套的规章制度都没有,偌大的一个5000人的工厂,竟然没有人能算得出生产成本,管理人员还强词夺理地说:“反正肉都烂在了锅里,知不知道成本都一样。”职工们更谈不上质量和名牌意识,粗制滥造的现象随处可见,甚至靠弄虚作假、欺骗用户、牺牲质量来赚取利润。企业缺乏总体规划,没有长远目标。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企业随时都有垮台、倒闭的危险。
针对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弊病,汪海开始推行双星的正规化管理。根据原华青多年形成的因人设岗,因关系用人,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奖罚不明的现状,汪海在人事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对所有值班主任以上的管理骨干实行民主评议,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打破了“干部终身制”,建立了“能上能下,当干部就要有压力,干不好就要被淘汰”的市场化的新机制,使真正的人才得到继续发展的机会,树立了正气,建立起一支“讲良心,讲道德,讲诚信,讲实事求是,懂技术,会操作,善管理”的复合型管理团队。
职工们虽然认同了双星的吸收合并,但在观念上的脱胎换骨还需要一个过程,他们心中还有许多疑问需要解答,如果沟通交流不好,员工的疑问会转变成焦虑和压力,这会给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影响。这时,与一线职工的沟通方式和内容都至关重要。汪海一直沿用毛泽东“走群众路线”的方针,他主动走进车间,和工人们一起劳动,促膝谈心,交流思想,四五个小时不出来。他在听取职工的意见后,在生活上,为公寓楼通了暖气,在制度上,打破了工人和干部的身份界限,很快和广大职工贴近了感情。接着在全公司范围内推举了职工代表,实行了“民管官”、“民评官”等管理新机制,转变了企业的领导作风。
汪海还通过实施领导一线工作法、合理化建议、民主生活会、谈心会等措施,使企业文化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将员工凝聚成一股力量,攥成一个拳头,仅两个月后就出现了人心稳、人人想上进的新局面。
复活休克狮
进入21世纪,特别2002年中国“入世”以后,全球并购的刀光剑影正在渐行渐近,强烈地影响着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战略和经营形态。
2002年11月初,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一个有关外资并购的文件出台,外资并购国企的大闸正式开启。
2003年11月,在“并购重组国际高峰论坛”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中央企业是参与并购重组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国有大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作用,与外资抗衡。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89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7.13万亿元,其中所有者权益2.59万亿元。由此可见,在国资委的支持和主导下,并购重组即将成为国资改革的转折点。
东风轮胎厂是期待并购重组的一只“休克狮”,它位于湖北十堰市、现名东风金狮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合资企业的前身是东风轮胎厂。由原化学工业部于1969年投资2亿元,调集全国轮胎生产精英组建的骨干企业,毛泽东主席亲自给该厂题写了“东风”两个字。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年生产能力达300万套,是全国轮胎生产企业的“四大天王”之一。
1993年东风轮胎厂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合资组建了东风金狮轮胎有限公司,金狮集团注资2.8亿元。直接启动几个新项目并建造了两条全新的轮胎生产线。按说,有了资金,又有外企的管理,企业的发展应该更上一层楼。但是,东风轮胎却事与愿违。在合资之初,由于合资不只是企业行为,再加上中外文化和理念融合得不好,产量和效益一直走下坡路,到了2004年上半年被迫停产。8亿元的资产闲置,4000名职工下岗回家,这使湖北省委、十堰市政府的有关领导无比焦虑,急着为东风寻找新“婆家”,挽救东风。就是在这样企业面临倒闭的情况下,东风金狮被推到了汪海的面前,双星集团成为并购重组的一个“猎人”。
很多人认为汪海重组东风是险象环生的一次重组,是“因小失大”的决策。
早在一年以前,因双星轮胎总公司发展快速发展,国外的一家轮胎公司瞄上了双星。这家公司就是世界轮胎十强中的德国大陆公司,它也是十强中唯一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当他们看到中国的汽车业正在飞速发展时,急于在中国找到一家合作伙伴,经过一年多的调研,他们选择的对象是正在崛起的双星轮胎。他们的高层领导主动与汪海接触,希望能与双星轮胎总公司合作生产半钢子午胎。德国大陆虽然资金、技术上的实力雄厚,但是他们要求在合作中占大股,那无疑是将双星轮胎的品牌出让出去,这是汪海这位民族企业家不能容忍的,谈判进入僵持阶段。
2005年2月1日,也就是马来西亚金狮集团转让所持股份的前一天,汪海发布了重组东风轮胎的消息,同时,终止了与德国大陆公司的谈判。
“我绝不会让外国人牵着走!”在与德国大陆公司谈判无果的情况下,汪海义无反顾地甩下了德国大陆公司,选择了已经“休克“的东风轮胎。他的举动,在外界看来是一次冒险重组,舆论界一片哗然。嗅觉灵敏的媒体纷纷涌向汪海,请他谈谈为什么在大家都十分注重外国资本时,偏要逆水行船,做出“丢西瓜捡芝麻”的决策。
汪海以他惯有的招牌式微笑出现在镜头前,用坚定的语气说:“企业经营没有一次是不冒险的。但冒险要讲究实际,讲究策略,还要知己知彼。双星能够成功地搞多元化经营,它的基础是什么?就是发展民族品牌,对外走向世界,对内抗衡外国品牌对中国市场的瓜分!双星要与同属国企的东风轮胎联手,成为橡胶行业国企拯救国企的一个先例,不为别的,就是要把轮胎这个制造业发展好,做大、做强,做成世界知名的轮胎品牌。”
汪海当然知道,企业家承担着社会责任和行业振兴的责任,但是他更知道自己不是救世主,如果一个毫无更生能力的企业,只能垮掉,那么东风金狮还有没有造血的机能和可挖掘的潜力?汪海亲自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从机关到生产车间全面摸底,以他锐利的目光发现了这家公司可以重新打磨发光的钻石——配套齐备的生产线,以及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的13家销售分公司和在各地所形成的50家轮胎销售代理机构。了解到这些情况,汪海的双眼一亮:双星拿下东风轮胎,马上进行再次输血,这位倒下的巨狮不仅会迅速复活,还会加快提升双星轮胎的生产实力与市场规模,更重要的是,不但了解了湖北省的燃眉之急,还将解决几千名职工的就业问题,这将是一步三赢的好棋!
但是,双星的一些中层干部并不理解汪海的战略目标,他们认为东风有国外大公司输血都没有活成,已经是无药可医,连外国企业都救不活的“老大难”,他们的职工已经没有斗志,这位“四大天王”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我们如果盲目进入无疑是一个无底洞。后果不堪设想,还有人说,我们刚刚接过华青轮胎,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再接东风轮胎?一旦有个闪失,会连累双星,你汪海的一世英名会毁于一旦!
汪海开始一言不发,最后他召开了全体干部大会,说,我要为自己的名声着想,也要为双星着想,更要为国家和民族着想,如果我们不救东风,谁去救?救活东风表面看是救活一个国企,实际上是代表一个思想,一种理念,一个市场化理念和非市场化理念的战斗,无论你是国企,外企,不走市场化,不按市场规律行事,一样会败下阵。所以,双星下决心进入东风,就是尽快抢占中国的轮胎市场,为中国人争口气。通过双星与东风的共同努力,使双星轮胎这个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在市场上真正占有半壁江山。阻止发达国家随意抢占、侵吞或瓜分我们的市场,这也是我们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国有轮胎行业的生存、发展和形象负责的一种做法。
于是,做事一向以雷厉风行著称的汪海,在金狮集团退出资金后,迅速重组东风,在橡胶行业第一次创造了“国企救国企”的先例,汪海以他的大将风度和管理大师的气魄开始复活这只轮胎行业的“休克狮”。
毛泽东题字与重振“东风”
2005年3月17日,汪海一行来到了十堰市,一下火车,“双星滚回去,汪海滚回去!”的标语赫然立在了眼前。这阵势让几十人感到震惊。刚刚住进招待所,又有几百名东风员工围了上来。湖北省副省长专程到招待所看望汪海,也是怕他出现意外,非要接他到宾馆住。汪海说,在越南战场我都大难不死,还真不信会死在你这湖北省。我哪也不去了,就住这里了。湖北省的一位领导对他说:汪总,俞正声书记来电话了,说如果不行就不干了,回青岛吧。”汪海坚定地说:“只要你们省委、市委决定要干:支持我干,那我就不走了。那些闹事的人,我明天就去会他们,告诉他们,汪海到这里干什么来了。”
第二天早晨,当汪海带着几名业务骨干和几十名记者来到会场时,正门外突然围上来几百名东风的职工,他们要求上岗,要求发工资,把礼堂的大门围得水泄不通,还有人大喊着:“谁是汪海?我们要看一看重组东风的汪海到底长的什么样!”正门无法进入,几辆车子就从后门开进了礼堂。到会的记者和政府工作人员都没有见过这阵势,心里犯起了嘀咕:看样子好像要出乱子。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汪海镇定自若,与当地的领导谈笑风生地走进了会场。
当时的气氛异常紧张。礼堂外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几千名东风职工,门里门外有400多名保安和400多名警察在维持秩序,但是还是有不冷静者,在大声地喊叫着。
人们为汪海捏着一把汗。
汪海在极短的时间里做出分析和判定:给东风的职工讲些什么才能让他们理解这次重组?几千人的企业,怎么才能搞好?在这种情绪非常容易冲动的情况下,一味地讲双星,讲管理,讲名牌,他们不一定听得进去。汪海想,东风是20世纪60年代建的企业,讲毛泽东的民族精神职工一定能接受。
汪海坐在主席台上,他声若洪钟地说道:“今天我们只是招了几百人在检修设备,只要一切准备好了,我们还会让更多的职工上岗。”
汪海的开场白虽然没有迎来掌声,但使在场的东风职工看到了复工的希望,嘈杂的会场场立时鸦雀无声。他接着说:“在60年代,老一辈人来到了大三线,他们为的是民族利益,今天,双星来了,为的还是民族利益。当年毛主席题写了‘东风’这两个字,表示东风吹千里,振兴中国轮胎。现在,这个厂能不能搞好,关系到共产党在世界面前的威信。我们要发扬毛泽东时代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中国人在国际市场创名牌的精神,这两个精神就是一个最伟大的精神:民族精神。”汪海的讲话赢得了第一次掌声。
汪海的发言越来精彩,他说,“无论在战争年代,计划经济年代,市场经济年代,民族精神是一致的,民族文化是一致的,民族利益是一致的,民族感情的凝聚力是永远不会变的!”掌声再次响起。
汪海渐渐控制了会场的情绪,他按照自己的思路讲下去:“双星为什么要重组东风?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从名牌发展的规律来看,一个品牌成为真正的名牌后,必然呈现出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跨所有制发展的趋势,像世界上一些著名品牌和大的跨国公司,都是在母体做大做强后,逐步向接近或相关的行业发展,最终形成‘以母体为依托、多元化经营发展、共同做大做强’的局面,这就是名牌发展的规律。今天,双星托管东风,就是要完成共同做大做强的使命。第二,世界十大轮胎品牌中,已有九家在中国建有合资工厂,并且都在拼命扩大生产规模,市场竞争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星下决心进入东风,就是要加快民族品牌的发展步伐,联合东风一道同国际品牌对抗,尽快抢占中国的轮胎市场,为中国轮胎工业的发展干点实事。第三,双星从1998年开始进入轮胎业,3年间我们改造了一个管理差、质量低,并且在整个轮胎行业大家都看不起的一个小企业,而今双星轮胎在全国国有企业排名前十位,这说明了什么?主要是发挥了名牌的作用。双星轮胎在大跨越、大发展时进入东风,是东风借名牌之力重振雄风的最佳时机!”掌声再次长时间响起来。
汪海喝了口水,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很多人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担忧,东风所处的全面停产的局面,自然会让一部分职工失去信心,我告诉大家,双星也是一个国有企业,而且是知名的国有企业。双星已经用二十几年的成功证明,只要干部和职工一起努力,国有企业完全是可以搞好的。东风是国有企业,拥有很多民营企业没有的优势,只要发挥好这种优势,把国有企业的劣势去掉,国有企业的发展速度同样可以超越民营企业。所有的破产企业都是垮在管理上,败在市场上。我们端的是市场的碗,吃的是市场的饭,因此,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务实,不能务虚。双星不是‘救世主’,真正的‘救世主’是双星东风员工自己。”
掌声长达一分钟之久。
汪海的讲话已经把场下的听众情绪调动起来了,“今年春节前温家宝总理到青岛视察工作时,我向总理汇报说,我们过去是给人做鞋,现在是给汽车做鞋,一个企业是否能搞好,关键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能否在这个企业生根。我们已经把华青轮胎搞好了,这是因为双星文化注入到了华青,而且生效了,我们也一定会用双星的文化把东风救活,搞好。今天我再说一句话,光有好的领导人还不行,还要有好的职工队伍,你们就是一支非常好的队伍!”
掌声与喝彩声竟然使汪海的讲话被打断了49次。
人们不仅从汪海的演讲中看到了一位企业家的领导气魄,也从他身上看到了新的希望,看到了美好未来的远景。
那一天,东风厂的大门外是心存疑惑的群众,礼堂内是被鼓舞得热血沸腾的职工,汪海面对第一批穿上双星服的东风职工说:“现在谁也赶不走我。我既然来了,就不会走了!因为我相信东风人的能力、智慧和人格,你们一定会让双星东风威震华夏、叫响全球的。”职工的掌声久久不落,这更加增加了汪海接管东风的信心。
汪海重组东风轮胎的大手笔,为中国轮胎业的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历史。“双星东风”将在汪海的带领下开始新一轮的驰骋和打拼。人们相信东风轮胎的历史将会重新改写,那一定是最动人的图画,最响亮的乐章。
焦点透视:小吃大、快吃慢、国企吃国企
企业领袖通过人格魅力往往会迅速的集结兵力,建立无坚不摧的创业团队。企业领袖也同样是极富凝聚力的活动组织者。这种活动可以是消灭对手,组建新公司,甚至建立一种新的体系。
对于橡胶行业的众多人士来说,双星的成长故事有着太多的传奇色彩。不仅用十几年时间问鼎鞋业之星,新世纪伊始,再度与时俱进,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名牌,这种发展气势不仅在国内传统制造业屈指可数,就是放到国际大背景里也是佼佼者。
制鞋与轮胎虽然同属橡胶行业,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制鞋企业称为小商品生产企业,而轮胎则属于大型加工企业。双星进入轮胎行业、创轮胎名牌、重组东风轮胎这一系列大手笔资产重组,被媒体称为小吃大、快吃慢、国企吃国企的成功运作。每提及此,汪海也经常喜上眉稍,为双星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的成功移置感到无比欣慰。
2005年3月17日,我作为见证双星重组东风轮胎的记者,参加了双星东风轮胎的第一次“动员大会”。当汪海讲到“无论在战争年代,计划经济年代,市场经济年代,民族精神是一致的,民族文化是一致的,民族利益是一致的,民族感情的凝聚力是永远不会变的”时,整个会场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也被他的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凝结,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思想基础,有了民族精神的支撑,懦弱者可以变坚强,消极者可以变积极,被动者可以变主动。在经济建设时期,民族精神仍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精神支柱。
汪海作为成功的企业家,民族精神在他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演化为创立民族品牌的动力,发展为双星名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最重要的是,他将民族精神的感召力与个人的生存发展结合在了一起。
在双星集团,民族精神不是空的,不是与每个普通员工相脱离的,而是成为员工干好本职工作的原动力,与他们的生存状况、家庭奔小康、个人价值的实现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用一个直观的方法来表现这种民族精神的作用,应该是:爱国主义→民族品牌→企业发展→职工利益。这样一个精神链条所发挥的作用,促成了两个方面的成功。第一,双星名牌树起来了;经过双星进行文化与理念的输血后,倒闭的企业复活了。第二,双星职工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他们生存的更好,发展的更好。双星以民族精神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并取得巨大成功,为中国式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如果说汪海是个专擅创新的企业家,那么他最成功的创新之一,就是把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在企业经营中具体化了,并以民族精神为导向充分发挥、调动了个人的潜能。
东风轮胎在与马来西亚合资时,得到了2.8亿元的资金支持,也输入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方法,但是为什么企业做垮了呢?如果员工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没有统一的思想意识,只有资金、先进的技术是不能擎起企业发展这个大厦的。正如一位伟人所言“人的因素决定一切”。
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相当多的管理者更注重资金、技术、高科技人才等更表象化的因素,往往忽视了企业精神、文化等内在因素的作用。精神虽然是看不见的东西,但是体现在人的活动中,产生的具体而直观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
东风轮胎在成功移置双星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后,迅速站了起来,用一年多的时间扭亏,2007年上半年开始始赢利。2007年9月,双星与东风轮胎清算组签订了《资产转让合同书》,以3.1461亿元的价格受让东风轮胎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厂区的有关资产。双星轮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而实现打造中国综合性制造加工业特大集团目标。
纵观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无论是兼并外国企业的失败,还是在中国境内合资的失败,都是管理模式移置的失败。没有统一的思想意识,也就失去了不同观念相融合的基础。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思想观念的不统一,就是导致事业失败并经常被人们忽视的“一粒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