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一月六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双星鞋业集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同时,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又经受了商品经济的新考验。
面对宏观形势上的严峻考验,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冲出了低谷,并保持了质量、效益增长的高速度。仅“七五”最后一年的产值就比“六五”最后一年翻了近两番,达到3.6亿元,年实现利税3000多万元,年产鞋达3000万双。
在1983—1990年全国同行业17项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厂际评比竞赛中,我们夺取了“八连冠”,获得“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全国先进集体”等100多个市以上荣誉称号。1987年,李鹏总理亲临视察,并为我们集团公司题写了匾牌。
我们之所以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发展成为在全国知名度较高、同行业中规模较大、制鞋水平已进入较先进行列的国有大企业,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注重练好企业内功,在加强内部管理上下工夫。
一 提高人的素质,夯实企业基础
改革开放就是要发展商品经济,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两个文明”双丰收,如果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其结果必然是在企业建设中产生偏差和短期效应。
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我们本着“人是兴厂之本、管理以人为主”的指导思想,以调动和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并沿着这一思路进行了企业文化培养、人员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人的素质的提高是企业素质提高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将竞争机制引入人事制度改革,选贤任能,而且能上能下,同时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改变分配制度,进行重奖重罚,创造一个适宜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在此基础上,我们致力于培养和造就一支团结民心、当好表率的党员队伍,一支敢于创新、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一支勇于拼搏、敢打硬仗的骨干队伍,一支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职工队伍。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互补台、配合默契的领导群体“中心”“核心”,团结一致,搞好企业成一体,从而为企业的长兴不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的管理的核心是思想管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以“教育人、办实事”为宗旨,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使职工把个人的荣辱与企业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把职工的热情与智慧凝聚成最大的力量,推动企业发展。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以面向生产实际为原则,使新时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了“硬指标”。
二 从抓管理入手,完善企业模式
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展经济,搞好企业必须从提高管理水平人手。根据企业的特点,我们将企业内部配合改革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炼,最终形成“双星九九管理模式”。
这个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把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与企业特点相结合,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作风,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即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经济手段、行政措施的相互促进,求得“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效果。
随着这个管理模式的贯彻实施,一系列管理思想日渐成熟。如“有人就穿鞋、关键在工作”是全厂职工的座右铭;“人是兴厂之本、管理以人为主”是管理的指导思想;“有情的领导、无情的纪律”是管理工作方式;“严、高、细”是治厂方针;“教育人、办实事”是思想政治工作宗旨;“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完善自己、自己提高自己、自己给自己出题目、自己给自己加压力”是骨干培养办法;“工作上自己拿自己当骨干、待遇上自我感觉良好、有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是职工的行为准则;“抓具体人、抓具体事、一抓到底,抓检查、抓落实、抓住不放”是具体工作方法;“能上能下、无功即是有过”是干部考评办法;等等。
随着这些管理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越来越扎实。我们把现场管理作为强化管理的突破口,解决了国内外制鞋行业“脏、乱、差”的“老大难”问题,实现了生产现场从静态到动态“一条龙”管理的良性循环,做到了厂美、人美、产品美。
三 两眼盯住市场,及时调整战略
现在,我国制鞋行业生产已经完全靠市场调节,经营也已经完全靠市场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抱着老一套经营思想与经营战略不放,沿着老一套单一的经营渠道走下去,企业就必然进入“死胡同”。
随着经营管理思想的转变,我们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全员转向市场”的口号,并以此安排企业的工作,强化全体职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使职工认识到市场与经营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命脉,并做到人人进入市场,人人参与竞争,从而把市场对企业的压力转化为全体职工的动力,使企业在商品经济的海洋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在全国同行业中最早进入了市场,走上了自营销售的道路。我们确定了“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经营管理战略;“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优、你优我变”的竞争手段;以及“自销与联销相结合、国营与个体相结合、委托与代理相结合”的推销方式。我们在全国大中小城市设立15个分公司、700多个网点,并注重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的服务质量,采用到现场、到柜台、到客户的“三到”服务方法,既方便了用户又宣传了产品,从而使企业完全实现了自营销售和由生产型到生产经营型的转轨变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我们没有满足于国内市场的开发,而是坚持了内外销“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特别是1988年取得自营进出口权后,在“多口岸、多渠道、多形式、多客户、多品种”的出口方针指导下,公司的出口工作得到迅猛发展,1991年自营出口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使徘徊了30多年的山东鞋类产品出口发生质的飞跃,并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为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20世纪90年代赶超世界制鞋先进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狠抓技术进步,保证发展后劲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和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给鞋业产品的品种、款式及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而要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工艺装备水平的提高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如何掌握市场变化规律,把握消费者需求心理,以高质量的拳头产品引导消费,以高水平的工艺技术保证生产发展的高速度,就成为保证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问题。
以解放鞋和蓝白网球鞋为代表的30年一贯制的老产品的淘汰,标志着我们企业已彻底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通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普遍采用,通过冷粘鞋、注射鞋、模压鞋、辊筒鞋四种工艺的相互渗透与借鉴,通过胶鞋、皮鞋、布鞋、塑料鞋“四鞋”界限的彻底打破,双星产品已经形成了35个系列、3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花色。
技术进步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而装备则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标志。为提高装备水平,我们花大气力对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仅“七五”期间就投资2000多万元,获得了2亿多元的效益,而且是当年投资、当年见效、当年还款,做到了“投入小、产出大、见效快”。通过技术改造,我们自行设计、制作、安装、调试的热硫化鞋生产线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获国家专利;引进成套设备与自我完善辅助配套装置相结合的冷粘鞋生产线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进的注射鞋成套设备具备了20世纪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以微机进行产晶设计、模具制作、经营管理的高新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整体装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提高。经过长期努力,我们这个有70年历史的企业已经从厂房、设备、工艺、产品上实现了“四老”变“四新”,成为国有企业中规模最大的高档运动鞋生产企业。
五 增强内部活力,推动企业发展
党中央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及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搞好国有大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企业能否真正活起来,彻底摆脱旧的经济体制的影响,实现企业的转轨变型,适应商品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增强企业内部活力。为此,我们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现有的政策,以增强内部活力为中心,进行了人事制度、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机制、工艺技术等10个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
我们在不断更新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强化管理措施,实现了企业内部机制的转换。我们下决心搬掉“铁椅子”、砸烂“胶皮碗”,干部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严格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就是不一样。企业民主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和职工代表讲评考核干部制度的贯彻实施,使工人充分行使主人翁的权利,增加了双向管理的透明度,结束了只有干部管工人的历史。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相互讲评,促进了职能作用的发挥。搞好班组建设,强化管理细胞,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管理手段方面,运用内部银行和厂币流通,加强经济杠杆作用;实行分灶吃饭,调动各分厂的积极性;通过层层经营承包,结束了吃“大锅饭”的状况。
在措施强化的同时,企业内部制订出一系列保证机制转换顺利进行的方针,给各分厂、部门在人财物、责权利、产供销等方面的自主权,特别是根据一线职工成分的变化及时调整福利政策,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我们又开展了横向经济联合,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在国内制鞋行业中规模最大的,敢于全面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自我配套、门类齐全的,由9个行业组成的企业集团。集团现有成员企业45家,职工1.5万人。
总之,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企业的过程中,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道路,取得了“两个文明”的双丰收。我感到,只要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方针,多在企业管理上下工夫,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一定会克服困难,求得更好的发展。
(原载《人民日报》1992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