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新闻作品集
返回 上篇 下篇 目录

双星:星光照耀大市场

 王全力

遍布国内的千余家连锁店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网络,占到集团销售收入的60%、回款的80%——

双星大张旗鼓地建设连锁店是近两年的事情,眼下其总数已达到1060家。它们形成一张遍布全国的巨大的市场网络。目前,集团公司年销售收入的60%,和回款的80%就是通过这张网络而来。

为什么要大建连锁店?双星集团总裁汪海说,这是市场“逼”出来的,是交了学费的。

多年来,同样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企业,不仅哪种鞋畅销卖哪种,不好卖就给退回,更有日益严重的资金拖欠现象。据透露,双星因此有数千万元有去无回,摸爬滚打中双星认识到,在市场上让人牵着鼻子走,就会处处被动,被动则要挨打。必须牢牢掌握主动权,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对商业渠道要充分利用,但不能完全依赖。到了近几年,买方市场形成,鞋类更是严重供大于求,出现了少有的高库存,仅靠降价促销,虽可降低库存,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速建自己的销售网络显得更为迫切。

从世界名牌发展的规律看,名牌发展与连锁经营是密切相联的。无论是鞋业外的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还是鞋业内的耐克、阿迪达斯,其发展都有赖于遍及世界的连锁网络。从国内现状看,国有商业渠道作用开始弱化,个体摊点又零散混乱,连锁商业正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微利的鞋类,最适于连锁经营这一流通方式。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星在1992年开始提出建设连锁店的口号,并在驻外经营公司的基础上着手建设自己的连锁店。到199710月,集团召开“加快连锁店发展专题会议”时,双星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已建连锁店600多家。专题会议提出,把连锁店建设作为考核驻各地公司总经理的重要指标。随后,连锁店建设突飞猛进,仅今年18月份就建店241个。

实践中,双星连锁店建设逐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市场定位要准确。作为微利商品,通常避开寸土寸金的闹市区,重点在鞋类消费潜力巨大的各类学校、大型工矿企业、城市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和乡村交通要道等地建店,并根据所在地点的不同特点,突出相应的不同的品种。比如,连锁店建设要规范化,做到店面装潢统一、进货渠道统一、经营价格统一、营业员服饰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等“六统一”。又比如,在经营方式上直营连锁与特许连锁相结合,直营连锁由集团公司投资,派驻主要管理人员,归当地双星公司管理;特许连锁则是“借鸡下蛋”,对有资信和经营能力又愿加入双星连锁者,经考察以合同方式准其加盟,以充分利用外部的资金和力量。直营连锁是双星连锁店的主干,目前占到80%

双星连锁店显示出旺盛的活力。由于从生产厂直接进货,而具有其他渠道不可比拟的价格、质量和品种优势,加之它幽雅的购物环境、全新的购物感受和优质的服务,使它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更重要的是,大建连锁店使双星整个经营焕发了生机,在双星集团发展中的战略意义越来越明显——

首先,一个个连锁店被双星人比作市场上的“前沿阵地”和市场信息的“神经末梢”,它们不仅把新产品推向市场,而且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研究当地市场和消费趋向,从而准确地预测市场,再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来自市场一线的信息往上传递,从而使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能力紧紧地把握住市场的脉搏,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大量的专业鞋、高档鞋就是这样推出的,而且市场效果良好,今年上市的“空调”鞋3个月卖掉15万双。

二是,通过连锁店这一庞大网络,货款得以快速回笼,还基本保证了销售淡旺季的均衡回款,消化了库存,压缩了在途,减少了集团的资金占用,加快了资金的周转。

三是,一个个连锁店还是一面面活的广告,全方位地展示了双星的企业形象,消费者通过这一“窗口”能亲身体验双星的服务水平,感受双星的企业文化,从而认识双星。而且,双星连锁店使当地一批下岗职工重新上岗,部分优秀者还走上连锁店经理的岗位。成都等地创出的“下岗职工连锁店”,成为当地一大新闻。

总裁汪海说,大建连锁店使双星有了自己的“点”、自己的“网”,也有了自己的营销队伍。他同时感慨地说,双星如果没有这一千多家连锁店,没有自己的这一庞大的市场网络,作为微利的民用小商品的鞋类企业,就难以在严酷的市场中生存。

双星的目标是,到2000年建成连锁店2000家。到那时,它们会“织”出更加庞大的市场之网,“织”出双星新的希望。

(《青岛日报》1998.9.21)